|
□胡艺
发改委又约谈了!临近国庆,白酒消费的旺季也随之到来,在五粮液和洋河股份宣布提高出厂价后,发改委召开白酒价格座谈会,要求企业不能再出现涨价现象。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53度飞天茅台的超市零售价已经涨至1680元/瓶。(9月24日《城市快报》) 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企业“耍酒疯”,其他白酒企业纷纷跟风涨价。一时间,白酒行业涨价风潮此起彼伏。发改委再度召开白酒价格座谈会,要求企业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其初衷无可厚非。但是企业毕竟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它们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市场主体。政府如果硬性规定酒业不涨价,实际上是越俎代庖管了本该市场管的事情。发改委召开白酒价格座谈会,约谈企业,给企业“打招呼”,要求企业暂缓涨价,比硬性干预物价更为灵活机动,也尊重了企业的话语权。但是如果白酒企业不给发改委面子,坚持涨价,怎么办? 表面上看,穷人喝不起高档白酒,高端白酒涨到一万元一瓶,也与己无关。但是,众所周知,高档白酒除了满足富人高端消费与请客送礼消费以外,多用于公务接待,公务接待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白酒涨价意味着纳税人负担增加,其他公共蛋糕被切去更大的一块。白酒“耍酒疯”涨价实际上与你我都有关。除了中国人情文化、送礼文化源远流长以外,白酒企业“耍酒疯”涨价背后的公务接待治理难题值得思考。 白酒企业“耍酒疯”涨价,相关部门一方面要拿价格处罚新规说事,督促民族白酒品牌的利润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疏通营销渠道,为白酒行业涨价潮降温。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把公务接待费降下来。避免高档白酒企业与经销商把公款当唐僧肉,猛掏纳税人的腰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