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光武
新的学期,不少中小学又进入班干部竞选季。记者调查发现,“学生官场”也堪比“小江湖”,不仅拼实力,还要拼“人气”。在不少小学当中,想要竞选中队长、大队长这样的“高官”,往往需要一大家人做“智囊团”。 (10月14日《扬子晚报》) 小鬼要“当官”,全家齐上阵,又是到广告公司订制竞选海报、印孩子名片,又是“资助”孩子请同学吃喝玩乐“拉选票”……家长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帮助孩子。当然,如此齐心协力的助选,也是对孩子的极大鼓舞。但前提条件是,无论用什么竞争手段,家长应该做好遵守规则的榜样,而不能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否则,即便孩子获得了最后的成功,恐怕也赢得不光彩。 班干部不是成人世界的干部,并没有特权和“油水”。家长对竞选这么上心,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获得一个锻炼的机会。但这种锻炼,其实不仅属于最后的成功者,更属于每个竞选的参与者。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通过才华的展示、竞争意识的培养,同样可以锻炼出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说,只要努力参与,所有孩子都是赢家,作为家长,大可不必把成败放在心上,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去争取。 反之,如果家长越俎代庖,非要亲手打理孩子的竞选事宜,难以想象,如果这些孩子真的当上了班干部,却不能独立担当某些责任,是否还要请父母去“垂帘听政”?再者说,家长的想法一定要比孩子复杂,他们为让自己孩子达到目的,会使出一些不合规则的手段,比如一位家长就告诉记者,必要时还要跟老师“走动”一下,请老师照顾照顾。可以说,当“潜规则”成为竞选的主题时,竞选就会完全变味儿,孩子体会到的,不再是竞争的快乐,而是“拼爹”的无奈了。 竞选班干部,小事并不小,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若把它当做一种锻炼能力、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自然目光长远,而不会去不择手段谋取职位,也不会把“当官”看做是高人一等的选择。反之,如果把“当官”解读为“有权有势”“为所欲为”的符号,为达到目的,他们肯定会践踏一切规则,成为只信奉“官本位”的奴隶。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不让“官本位”的意识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作为家长,其实更有责任。对于“为何当官”“如何当官”的问题,家长本身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起码不能给孩子错误的引导。竞选班干部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凭他们自身的能力,在规则内去竞争,最后无论成败,对于权力,肯定会形成一些不同于成人世界的理解,作为成年人,尊重这种对于权力理解上微小的进步,善莫大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