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恐惧症”的主流患者是哪些人呢?瞒报矿难的黑心矿主,纵容污染的渎职官员,建造截访黑监狱的保安公司,熬制地沟油的无良商贩……归纳起来就是一类群体——百姓利益的对立者。无论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都与“百姓利益的对立者”风马牛不相及,只要你们真正为百姓说话,又何须害怕记者采访? 广州市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据说患上了“记者恐惧症”。某报记者进入人大分组讨论会场,会议召集人马上提醒众代表说:“某某报记者到了。”现场立刻警惕起来,其中一位代表发言时说:“我本来想说点的,但记者来了……”某人大分组讨论的小组副召集人对大家说:“我这个‘副班长’压力好大,我不说话不行。但有记者在场,我又怕他们放大我的言论。” (本报今日A16版) 代表委员们患上“记者恐惧症”,这事听起来颇为怪异。且看该病症的主流患者:瞒报矿难的黑心矿主,纵容污染的渎职官员,建造截访黑监狱的保安公司,熬制地沟油的无良商贩……归纳起来就是一类群体——百姓利益的对立者。 不管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何种场合,都与“百姓利益的对立者”风马牛不相及。恰恰相反,他们都是百姓利益的代言人。特别是在“两会”上,人大代表要提交通过走访民情调查实际后撰写的议案,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政协委员要积极参政议政,以提案的形式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传达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和建议。 行使这些权力,就是在为百姓说话,而媒体的后盾也是老百姓,二者本该志同道合心有戚戚,又何来代表委员怕记者之说? 细究起来,原因不外乎三点。 其一,个别代表委员并不愿替百姓说话。像抛出“溺爱百姓养刁民”论调的广东佛山市人大代表方明,建议外来工委员别提“敏感提案”的东莞市政协委员马凤彪。所谓言由心生,这些人害怕自己稍有不慎口出雷语,落得方代表和马委员那般下场。 其二,害怕自己批评政府部门的声音被公开。有些代表委员并不缺乏正义心与责任心,但习惯于闭门说话,无论言辞多么激烈,观点多么尖锐,都当做小圈子里发的牢骚,并不希望这些批评和意见被相关部门听见。倘若规定必须公开,恐怕要么缄口不言,要么唯唯诺诺。很明显,闭门批评相当于指天骂娘,根本不起任何作用。一团和气波澜不兴,这样的大会固然可以称得上“团结的大会”,但却难言“胜利的大会”。 其三,担心自己的言论被误读、被断章取义地放大。不可否认,现在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会故意放大某些只言片语,形成不当的舆论引导。但在“两会”这种严肃的场合,能够进场采访的媒体无一不是权威主流的,进驻的记者无一不是严谨认真的,歪曲事实博人眼球这种事情几乎不会发生。其实像佛山市人大代表方明的不当言论,媒体在曝光时是非常慎重的,还二次采访加以求证,让其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尽管事后她口口声声说“媒体误读”,但无论怎样分析,都看不出半点误读的味道。 由是观之,代表委员害怕记者没有正当理由,还得从自身找病因。 “两会”是全国人民的“两会”,没有任何对百姓保密的需要,没有一丝与百姓对立的初衷。代表委员们,你们不是黑心矿主,不是无良商贩,不是渎职官员,只要真的在为百姓说话,又何须害怕记者采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