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真为百姓说话,何惧记者采访
医生薪水高了就不吃回扣了?□马涤明 
批量生产“教育家”违背教育规律 
“再不回家我就改嫁”背后的辛酸
年终聚会,别让美酒变毒药 
一个“苹果”而已让“黄牛”吃去 
2012年01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批量生产“教育家”违背教育规律 



□李英锋
  “今后每两年要评出20名教育家,我第一反应就是太荒唐!”在1月13日的北京市政协社会管理座谈会上,唐兢委员的一番慷慨陈词引来全场热烈掌声。此前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到2020年之前,北京市将全面实施十大重点项目,其中包括每两年评选20名“首都教育家”,具体评选条件正在加紧制定中。 (1月14日《北京晨报》)
  若果有每两年评选20名“首都教育家”的“重点项目”,就意味着不论参评教师的素质如何,有关部门都必须定期按计划把“教育家”的帽子发下去,都要完成授衔“指标”,这种评选方式就像是量产计划,确实太荒唐。
  量产“教育家”违背了教育的自然规律。教育家的称号不是评出来的,而是社会对少数人格高尚、才学渊博、在教育战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大师的一种本能自然的尊称。教育家必须要得到学生、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认可,因而其实际“标准”是苛刻的,其身份门槛是相当高的,尽管当前优秀的教师有很多,但诚如唐兢委员所言,能够配得上教育家称号的人实在是为数寥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是不是教育家,标准自在人心,真正的教育家,即便没有任何头衔和荣誉,也当之无愧,譬如孔子、孟子、老子等虽没有任何官方授予的“教育家”的证书或名头,然桃李遍天下,对教育的贡献影响古今中外,谁敢说他们不是教育家?而人为批量评选出来的“教育家”,纵使获得了再多光环,也可能底气不足,可能根本就得不到社会认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