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新思路 新跨越 实现开门红

第04版
新闻评论
 
标题导航
跨市补课,跨不过的应试门槛
宰客频发的背后是法律缺位
时间长河里从不缺爱的暖流
一语惊人
2012年0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市补课,跨不过的应试门槛
徐炳涛



  缺乏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再犀利的政策也会被一路荆棘逐渐消磨侵蚀,最终难逃钝掉的命运。流于形式的“禁补令”告诉我们,只要素质教育还没真正阔步迈进,为学生减负就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2月1日早晨,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西校区400余名初三学生,携带被褥行李,与学校教工一起分乘10辆大巴,赶赴100公里外的鞍山市汤岗子镇一处建筑内补课。2日,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辽宁省教育厅要求彻查。3日,沈阳市教育局查实后要求该校立即停止补课,组织学生安全返回,并将对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本报今日A15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素质教育口号喊得山响的年代,为逃脱“禁补令”而密谋策划的补课形式不可胜数,跨市补课不过是其中的代表形式之一,在这方面,雨田实验中学绝非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倘若不是其独具匠心穿上“冬令营”的马甲打掩护,倘若不是“双节”期间新闻资源寡淡,这个事件还真没理由火透网络。
  “禁补令”是针对学生减负而推出的,这个初衷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但让人颇觉吊诡的是,它不但没能完成给学生减负的任务,反而变相增加了许多学生的负担。雨田实验中学组织学生跨市补课就是个很生动的论据。本来学生们可以在自己学校暖暖和和的教室里补课,虽然假期遭侵占的感觉不太爽,但至少没有挨冻之虞。现在倒好,百公里大转移来回折腾不说,暖也供不上、热水也喝不上,在滴水成冰的东北地区,简直就是活受罪。最令人沮丧的是,这个罪还不是白受的,得花钱买——租车费、场地费、培训费恐怕都得从家长荷包里扣。
  就算不参加跨市补课,很多人的假期也是终日不得闲。翻看以前的案例就能发现,有的学校组织了假期网络远程培训班,有的学校锁上校门暗里补课,还有的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学生凑堆补课,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然,不少学校还是很乖的,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但家长们却坐不住了,别的孩子都在补就俺的孩子在玩,那还了得,中考高考可从来不分你是哪个学校的。于是,假期培训班就火了,尽管他们的收费一向很让人肉疼。
  成效适得其反,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禁补令”本身并没问题,这个我们先前就说过了,坏就坏在它所处的土壤并不适合它生存。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学校绞尽脑汁密谋补课绝不是贪图学生那点培训费,而是提高升学率——这也是目前评判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硬指标。很显然,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利益是高度重合的,尽管补课让大家都觉得很累,但为了那个终极目标,咬咬牙也就坚持了。所以说,当学校、学生、家长热情高涨齐心协力为理想而奋斗之时,突然闯入的“禁补令”无疑很让人扫兴,很不受待见。没办法,素质教育还在原地踏步,“禁补令”却单兵突进深入到了敌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除了被围剿还能有什么结局呢?
  缺乏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再犀利的政策也会被一路荆棘逐渐消磨侵蚀,最终难逃钝掉的命运。流于形式的“禁补令”告诉我们,只要素质教育还没真正阔步迈进,为学生减负就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