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盛会季风
 
标题导航
毒胶囊里如何塞下公众的信心
“该不该让梨”是一道脑残题
延长产假前提是落实产假
2012年04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毒胶囊里如何塞下公众的信心
徐炳涛



  毒胶囊引发的药品信任危机如暴风骤雨般席卷全国,卫生部长呼吁民众保持信心原属分内之职,但信心并非可以凭空产生之物,唯有健全法制、严格法治,维护好法律尊严、履行好监管职责方能扫除行业黑幕,换来公众信心。
  4月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谈毒胶囊事件时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陈竺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一定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的主流。 (本报昨日A24版)
  信心比黄金重要。毒胶囊引发的药品信任危机如同暴风骤雨般席卷全国,卫生部长呼吁民众保持信心原属分内之职,但在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民众心惊胆战惶惑不已的背景下,空口白话的“信心”难免苍白无力。
  信心由内心产生,但绝非凭空产生。尽管我们很想给陈部长个面子,努力制造一点信心,但实在抱歉得很,即使大声告诉自己要对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抱有坚定信心,仍然无济于事。或许,只能向一首老歌求救:借我借我一丝信心吧,让我吃药时能够踏踏实实安安稳稳放放心心……
  心理学认为,信心的构成要素中有一项至关重要的东西:外在认知。它是指人们对行为成功可能性的认识过程,由于这种认识过程只能是对行为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所以实际上是一种想象和推断。既然是想象与推断,那就需要大量的事实论据。很不幸,药企使用毒胶囊几成普遍现象、监管部门无所作为的事实很容易推出反面论点,进一步想象的话,还有更可怕的发挥空间——药品行业中,仅仅有毒胶囊害人吗?它是不是整个行业黑幕中的冰山一角?不敢想,否则信心越散越稀,寒心越聚越浓。
  不难发现,药品行业的信任荒是一种连锁反应,由多领域蔓延而来。层出不穷的问题食品、祸害身体的休闲裤、草菅人命的楼倒倒、坑害后代的有毒玩具、危机暗藏的问题轮胎……仿佛吃、穿、住、用、行样样都不可靠。现在连救命药都成了慢性毒药,最后一根稻草也抓不牢了,消费者的信心便如同《泰坦尼克号》中露丝无奈放手的杰克,慢慢沉向大西洋冰冷的海底。
  频发的质量安全问题诠释了当前人们价值观的迷失。从媒体连绵不绝的相关负面报道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利润似乎成了指挥人们社会行为的最大指挥棒,只要能赚钱,道义抛一边。小商户有小商户的道道,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黑幕,所谓的“行业主流”也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三聚氰胺事件时,有哪个大型乳企敢说自己是干净的?由此及彼,陈部长的“主流说”还真不见得理直气壮。
  当然,社会转型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属正常,人们在感到讶异的同时更该冷静看待种种“反常”现象,没必要灰心丧气。事实上,不管什么时代,道德昌盛也好,道德沦丧也罢,社会若想健康运转,从来都不能指望人们的自律,各类行为终究要靠法律与制度兜底。因而,健全法制、严格法治,维护好法律制度的尊严,用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方是治本之策,也是公众的信心之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