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沈星一路走好·慰英雄
 
标题导航
沈星,代表了80后的生命高度
洋奶粉“涨无度”,打消费者的板子对吗
“人没病死不算工伤”暴露“认定硬伤”
下指标查网瘾学生是鸡蛋里挑骨头
2012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星,代表了80后的生命高度
刘超



  一个人告别世界,可以如鸿毛落地般悄无声息,也可以如开山裂石般惊天动地,而沈星就是后者。这个1981年出生的在读研究生军官,这个三岁女孩的父亲,当他为救落水少年而沉入水底的那一刻,托起的不仅是另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全社会的方向。
  生命的意义,从来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不识水性的沈星在面对落水少年时,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而他的妻女还守在旁边——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当社会上普遍认为“80后”太过自我、缺乏奉献精神时,沈星用他31岁的生命树起了“80后”的道德标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80后”的认识。
  很长时间以来,提起“80后”这个词,许多人总会摇头,这一群“年轻人”似乎被贴上了叛逆、自我和冷漠的标签。的确,“80后”身上发生过许多让人难以言说的案例,例如:上海一名“80后”银行白领玩电脑成瘾,母亲阻止其继续玩耍时,他竟活活把母亲掐死;河南新郑一名“80后”青年因为被母亲吵了几句,就以杀人的方式发泄……这些极端案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80后”的形象,但据此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就有些以偏概全了。
  早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我们已经见识到了“80后”的责任心。用自己的奶水喂养孤婴的女民警蒋小娟;背着病人转移导致自己流产的护士陈晓泸;和埋压在废墟中的女友讨论婚礼形式的郑广明;用自己的躯体去护佑孩子们的爱美女教师袁文婷。这些“80后”的名字已经与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而倘若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街头的献血车里,“80后”是最大的群体;在各个义工队伍、志愿者组织里,主力军也是“80后”。今天沈星的出现,更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热诚奉献已经成了“80后”的主流价值观,这群青年身上闪耀着可贵的人性光辉。
  一个人告别世界,可以如鸿毛落地般悄无声息,也可以如开山裂石般惊天动地,而沈星就是后者。这个1981年出生的在读研究生军官,这个3岁女孩的父亲,当他为救落水少年而沉入水底的那一刻,托起的不仅是另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全社会的方向。
  人生的价值和荣光,不在于活的时间有多长,而在于他带给了人们什么。在青州贴吧里,有一个征集志愿者为沈星送行的帖子,众多网友纷纷跟帖:“明天我会请假去的。”“去,必须的。”“我虽然现在在淄博,但是明天我一定会去的。”而在昨天,有万余名市民签名表示希望将沈星牺牲地附近的一座无名桥命名为“沈星桥”,并在桥旁建一座雕塑……从群众对救人英雄的深情难舍中,也许我们能读出沈星这个“80后”用生命诠释出来的生命价值。
  如果有人还在一味质疑“80后”这些年轻人难以担当社会责任,请不要忘了,在青州的南阳河,有位勇救落水少年而在妻女眼前沉入水底的“80后”军官沈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