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炳涛 局内人用“身不由己”来推测刘一兵,这个词用得颇为耐人寻味。武侠人物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用以形容恩怨情仇杀伐纷争的外部大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假设将其置换为“人做评委,身不由己”,一个行贿受贿唯钱是举的职称评审环境便赫然呈现。 5月24日,备受关注的“湖南高校职称评委开房收钱”一事有了最新进展,涉案的湖南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因涉嫌违法已移送司法机关。据其同事透露,高校职称评委收钱不是什么秘密,也并非个别现象。刘一兵进入这个“圈子”后,可能身不由己,他这次算是运气不好,撞在枪口上了。 (本报今日A16版) 尽管故事主角的命运基本已尘埃落定,但“高校职称评委开房收钱”仍在持续发酵。 按照刘一兵同事的说法,高校职称评委收钱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也并非个别现象。换言之,刘一兵不是第一个收钱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之所以被撂倒,概因运气不好。 运气这个说法挺玄,有点机会主义色彩,不好捉摸。但如果回过头来审视一下事发始末便会发现,与其说刘一兵运气不好,倒不如说道行太浅。公然开房收钱不说,还群发短信广而告之,搞得一时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怎么看都像故意授人把柄。证据都坐实了,有心放他一马都难。 正所谓,不打懒的,不打馋的,专打不长眼的。 从当初的爆料来看,发帖人“马山寨主”连续揭发了多名评委,他甚至声称刘一兵只是一个配角,核心人物是评审组长。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落马的却仅有刘一兵一人,其他的仍安然无恙。不难想象,假如刘一兵索贿时不是那么猴急,懂得一点点含蓄和技巧,那么他很有可能正在乐悠悠地数钱,而不是蹲班房。 现在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职称评审这潭浑水到底有多深,“运气好”的索贿评委到底有多少。局内人用“身不由己”来推测刘一兵,这个词用得颇为耐人寻味。武侠人物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用以形容恩怨情仇杀伐纷争的外部大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假设将其置换为“人做评委,身不由己”,一个行贿受贿唯钱是举的职称评审环境便赫然呈现。难怪“马山寨主”揭露行业潜规则后会受到同行的埋怨,一位女同行甚至带着哭腔对他说:“你当一辈子讲师不打紧,现在评委被你折腾得调换了,我们的红包白送了,一年的辛苦白费了,你能改变什么?” 当然,局内人说得再详细也需要权威部门的证实,但从媒体披露来看,主管部门并没有“棍扫一大片”的意思,总体言行中透露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味道。湖南省教育厅官员早就对事件定性为“个别现象”——与教师们的说法明显打架;其后的处理中,湖南省教育厅又放出话来,将遵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不会进行全面调查。 某些为自己捏了一把汗的评委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可公众心里提着的一口气也憋住了,职称评审乱象的揭露,可能终究会沦为虎头蛇尾的结局。 拿钱买职称,何其荒唐,何其悲哀。剖析整个事件,几乎没有多少赢家:最惨的是不得不行贿的教师们,付出辛苦所得不说,还尊严扫地;刘一兵也是个悲剧人物,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教育主管部门虽极力维护自身形象,但难免有护短之嫌,遭受舆论指责,公信力大跌。或许,唯一暗自庆幸的群体便是那些“运气好”的收钱评委,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好运”又能停留多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