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标题导航
那些“运气好”的索贿评委,谁管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样红
别再让人对“无烟日”耿耿于怀
“副县长被劫持案”为何遭到误读
2012年05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样红



  □苑广阔 

  近日,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吃货”们的热烈追捧。在充斥着谍战剧、偶像剧和宫斗剧的电视屏幕上,一部满怀情感与文化底蕴的美食纪录片,无疑成为一缕清风,打开了观众的心门。人们开始疯狂地搜寻这些远离都市的美食,诺邓火腿、内蒙古奶豆腐、云南松茸……这部纪录片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
          (5月25日中国之声)
  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但引发了收视热潮,而且其影响力正从荧屏走向现实,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甚至带动了烹饪器具的热销。目前,这部只有短短七集的纪录片,在央视一套节目播完之后,又开始在央视九套进行第二轮播出,仍旧广受追捧。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它为什么能够引起喜欢美食和不喜欢美食的无数观众的喜爱?
  首先,在充斥着谍战剧、偶像剧、宫斗剧和家庭伦理剧的电视荧屏上,一部充满人文情怀、饱含文化底蕴的美食纪录片,无疑如一股清新之风,让观众眼前一亮,精神也为之一振。现在的电视荧屏,跟风现象严重,什么类型的电视剧火,马上就涌出一大堆同一类型的电视剧,几十个频道都长成了一副面孔,难免会让观众感到腻味和厌烦。甚至于那些风靡一时的相亲类、鉴宝类电视节目,也弄虚作假成风,所以当以真实记录、原生态呈现为基本特征的《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引发观众热捧也就不是啥奇怪的事情了。
  其次,看过该纪录片的观众都能发现,《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所介绍的美食,其食材绝大多数取自天然,不但远离污染,更远离各种化学添加剂、色素,都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也正是因为其健康、绿色、无公害,所以才赢得了除美食家之外普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毕竟,我们可以不追求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但我们却不能不吃饭,不能不关注日常食品的安全、健康和无害。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这一点尤为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
  最后,《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乡愁纪录片,所以才引起了天南海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部纪录片,从天寒地冻的东北查干湖,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岛,可谓是走遍中国的江南塞北,当观众在荧屏上看见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自然倍感亲切,难掩激动,进而激发内心的思乡情怀。
  正是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因素综合到一起,才成就了如今的《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不但为其他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范本,而且也为影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因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