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公开信息方能扑灭质疑之火
“世界遗产第三”带来的自豪与不堪
拿什么去打捞沉没的公德
“水泥锥”扎出城市管理病
奥迪女的身份不该成为秘密
2012年07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遗产第三”带来的自豪与不堪
  □王传涛 



  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6日在俄罗斯闭幕。中国的元上都遗址和澄江化石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已有43项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7月6日央视)
  申遗越多,我们的自豪感也越多。可是,对于成功申请了世界遗产的旅游景点而言,我们却又面临着一个“去不起”的尴尬。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黄山,1992年申遗成功,2009年已经将门票价格提高到230元;九寨沟,1992年申遗成功,2009年7月门票已涨至220元;武当山,1994年申遗成功,2005年,门票价格由70元上调为110元;苏州园林,1997年申遗成功,2004年6月起,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7个园林总票价由98元涨到376元;福建土楼,2008年申遗成功,2009年6月起,南靖土楼田螺坑景区门票由50元调整为100元。
  可以看到,申遗对于游客来讲,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还可能是一种灾难——如此申遗下去,总有一天,国人会因为囊中羞涩而无处可去。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解读,申遗的目的除了保护遗产外,主要是为地方政府捞取旅游GDP。申遗越多,申遗之后的旅游景区就会越显高贵。
  “申遗为涨价”是我国景区功利性的突出表现。对地方政府而言,他们申请的不仅是世界遗产,更是门票涨价的权力,这被称为“中国式申遗”。“中国式申遗”,往往有这样的特征:在申遗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从来都不吝惜财政花销。这无疑又给涨价增加了一个借口:弥补财政缺口。越听越像贷款修路,然后收取路桥费用。
  到现在为止,我国只有一处世界遗产是免费对外开放的。这就是杭州西湖——去年6月份,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时,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西湖申遗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说,西湖申遗的目的是保护西湖、造福后代、让西湖再活2000年,所以杭州西湖要做到“六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显然,西湖申遗并且景区免费,为全国申遗成功的景区树立了一个标杆。只是现在看来这个标杆还无人效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