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公开信息方能扑灭质疑之火
“世界遗产第三”带来的自豪与不堪
拿什么去打捞沉没的公德
“水泥锥”扎出城市管理病
奥迪女的身份不该成为秘密
2012年07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拿什么去打捞沉没的公德



  □张西流 

  7月6日上午9时,在湖南娄底殡仪馆举行了舍己救人好青年邓锦杰追悼会,近千市民含泪为邓锦杰作最后的送别。获救者未现身追悼会。“你要尽一点人道,来看一下,不说放个鞭炮,至少来安慰一下邓锦杰的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啦。”邓锦杰的朋友纷纷对记者表示类似的观点。   (7月7日《湖南日报》)
  救人者不幸壮烈牺牲,被救者居然抛下句“关我屁事”逃离现场,人性与道德的温度降至冰点,令人胆寒。虽然这家人的生命被救活了,但他们的灵魂已经“溺亡”。
  应该说,因见义勇为献身,当地政府将会启动奖善机制,对牺牲者进行褒奖,对其家属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抚慰,根本无须被救者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补偿。因此,被救者除了对救人者心怀感恩,对生命的逝去表示哀悼之外,大可不必为此背负过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然而,被救者不必为救人者身亡担责,并不代表可以漠然离去。毕竟,被救者的生命,是救人者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的。无论是从感恩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敬畏生命的层面考虑,被救者都应该对逝去的生命寄托谢意和哀思,以此慰籍死者家属忧伤的心灵。
  必须正视的是,当被救者认为救人者身亡“关我屁事”时,不仅亵渎了舍己救人的义举,伤害了死者家属的感情,而且彻底颠覆了见义勇为的精神,将会严重挫伤人们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积极性。可以预料,一旦“关我屁事”成为更多被救助者的口头禅,势必会成为人们选择自保的托词。于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可能会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共识;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人们告诫自己的“座右铭”;于是,当今社会,将进一步深陷“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