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尧
日前,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提出,15年间我国的患病人次数增加了20%,83.8%的成年人从不锻炼身体。 (本报昨日A14版) 伦敦奥运会期间,有一个段子非常流行:“奥运会就是一群最需要运动的人,看着一群最需要休息的人在运动”。遗憾的是,这个段子不幸被我国83.8%的成年人印证。当然,这种印证不仅仅局限于统计数字上,还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社区空地上和游乐场所里,小孩在追逐嬉戏打闹;学校操场上,学生在奋力奔跑、挥汗如雨;每天早晚,城市一隅,老年人随着音乐旋律翩翩起舞、耍枪弄棒、打太极拳……但在类似的场景中,处于人生黄金年龄的青壮年人群不是缺席者,就是旁观者。这种现象长期存在、持续发酵,其结果只能是:青少年越活越强壮、老年人越活越年轻,而成年人却“未老先衰”,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锻炼,挤挤总会有的。把脉“八成成年人从不锻炼身体”,固然不能排除部分人确有自己的苦衷,想锻炼却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没时间、没场地、工作和生活压力大,但于更多的人而言,恐怕是“犯懒”天性使然,比如没兴趣、没心情、没必要。只有先犯了“懒病”,这些成年人才会长时间地“坐沙发、看电视”、吃身体的老本,而不愿意“野蛮其体魄”。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过,相较于“说教”式的文字表述,最简单的数字往往能给以人最直观的感受和最深刻的警醒。近日,英国一家权威医学杂志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量不足、久坐不动等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亡,与吸烟致死人数相似。进一步用数字来形容和“评判”人生,健康是1,其余的都是0。只有拥有了健康这个1,其余的0才会有意义;反之,一切都会在瞬间归于0。 办法总比困难多,即便面临千万种客观条件的制约,都不足以成为成年人“从不锻炼身体”的理由。退一万步说,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可以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但却必须在乎家人的感受和家庭的幸福生活。与其在未来某一天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如从此时此刻开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真正把个人的身体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