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近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国乳品工业水平应该说是世界最高水平。我们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光明总裁郭本恒说,新西兰等乳业发达国家乳企管理水平未必有中国的好,“他们为什么很少出事?因为他们的奶好”。 (8月26日《南方都市报》) 面对国产奶的被冷落,乳品企业急,行业负责人也急,所以在各种场合动辄抛出“最好”的言论,歇斯底里地为国产奶呐喊叫好。比如,今年6月,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声称国产乳制品质量“历史最好”,并坦言,“其实我自己的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如今,光明乳品负责人又耐不住寂寞,登高振臂高呼: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但与世界唯一的差距在于奶源。 国产乳品信誉度低,仅仅是奶不好惹的祸?这样的命题其实不值一驳。回头看,震惊国内外的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石家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哪一起事件是奶源造成的?尤其吊诡的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一年多,市场上又多次发现一些品牌的国产奶三聚氰胺严重超标,原来当年被查封、遗留的一些有毒奶并未彻底销毁,而是再次进入市场变卖。 看现在,一些乳品企业频曝丑闻,譬如,蒙牛的“致癌门”“修改日期门”“牛尿门”;伊利的“汞超标门”;光明的“过期奶回收门”“烧碱门”“菌落总数超标门”……瞧瞧!国内几大乳企哪家的屁股是干净的?看看这些“XX门”,哪个与奶源有关?还不是全与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不力有关!对此,国产乳企负责人怎么能熟视无睹,睁眼说胡话,将国产奶问题的罪过,全推卸给奶源呢? 还是那句话,有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和改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