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海建
内蒙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公里处的矿区,数百家小煤窑聚集在此。经过之后的整顿,小煤窑撤去,草原上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 (9月12日《法治周末》) 发展总是没错的,不能为了粗狂而原生态的审美,将贫瘠的岁月定格成消费的风景。然而,呼伦贝尔草原的今天,不过是涸泽而渔式发展的一个样本:譬如草原沙化严重,媒体报道称草原正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要发展,要将资源变现,可是,理性保护的底线何在? 沧海桑田,草原迟早会不是那个草原。但在这种加速度的损毁进程中,有序开发与合理保护本该是公权部门的基本职责,这些底线的责任,被千万坑洞所证伪或归谬,不知道那些迟早要无草可吃的牛羊,会不会怀想当年呼伦贝尔的平坦与清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