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谁制造了“聘兽医坐诊”的癫狂
中秋国庆,尴尬的送礼季□刘晓静 
免费教育是最有价值的公共产品□雷泓霈 
杨达才的倒掉带来什么思考
2012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达才的倒掉带来什么思考



□新华社记者 白靖利 
  这是一场网络监督的成功,也是一次反对贪腐的胜利。从延安车祸现场的微笑,到被曝身戴数块名表,再到最终定论为“严重违纪”而被撤职调查,“表哥”杨达才的落马引人关注,更促人深思。如何因势利导,构建起更加完善、成熟的反腐制度网络,让网络监督更加有力,让民意反腐更加顺畅,或是这一事件最有价值所在。
  杨达才落马经过并非孤立的个案,种种随着现代网络兴起而出现的非常规手段,为许多重大贪腐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网络力量”也正日益为各方重视。
  但是需要看到,简单的网言网语、网络监督及随之而来的媒体监督,尚不足以预防和治理层出不穷的贪腐。诸多案例表明,由于缺乏天然的权威性,以网络监督为代表的民间力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改变结果,最多形成舆论和道义压力。当其游离分散时,往往苍白无力,转瞬即逝。即便力量集中,形成群体围观之势,问题的最终解决,也须依赖政府及相关部门出面。
  重要的是,面对网络监督独有的特点和网络背后的民意分量,如何适应、研究并用好网络监督这支“尖兵”,并使其最终形成一股重要有效的反腐力量,应当成为各级各地政府尤其是纪检监察部门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有可能将权力关进笼子;让权力在最广大公众的目光中接受监督,才会让贪污腐败无所遁形。当一桩桩偶发的网络反腐日益演化为有效的反腐形式,“意外”将变为“常态”,“网情民意”将集中汇聚成重要的“制度力量”。
  反腐的斗争长期而艰巨,网络与媒体的监督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制度的力量更加系统、稳定、持久。当多种手段实现制度性的有机融合,贪腐者纵然手段高明,百般防范,哪怕不抽名烟,不戴名表,不住豪宅……他们的落马也将成为必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