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原厅长董永安涉嫌受贿罪案,一审在河南许昌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16年来,河南省交通厅已有4名交通厅长相继落马。而他们落马前都热衷说廉政名言,比如:“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一个‘廉’字值千金”“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人情工程一件不干”…… (10月13日《都市快报》) 连续四任厅长纷纷在“誓言”的铿锵中前腐后继,这道“景观”留下的反思,比抓住很多贪官重要得多。若说我们曾经被他们的“铿锵誓言”彻底蒙蔽,似乎不太实事求是——我们真的会幼稚到这种程度?不是说“誓言”就没有一点作用,然而最终能靠得住的却绝不是“誓言”——离开有效监督,多么铿锵响亮而又真诚的誓言,可能都经不住钱色诱惑的冲击。如果我们认可这些道理,那么原本不该把“誓言”太当回事。 建设工程项目易发腐败。一条公路建成,若干官员下水,四任交通厅长的前腐后继,再次验证着老百姓们总结出的规律,或者说是大家都已看破的问题。“人情工程一件不干”,说这话的时候,交通厅长或许真是这么想的。但是,决心和誓言的践行,是不能光靠个人意志作保证的。过去我们说,糖衣炮弹最不易抵挡,意思是说,个人意志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变数太大,诱惑袭来时,自己很难把握得住自己。人非圣贤,且有七情六欲,所以诱惑之下,每个人都不一定靠得住。换一种说法,这也许该算是人性中的正常情况。如果我们承认这种事实,就不应该轻信任何誓言,更不能把任何事情都寄托在人的良心或道德上。 廉政分数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廉政建设经验中有一条叫“不能贪”,意思是说:各种监督约束机制十分严密,权力者若想贪腐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比如官员想把建设项目交给亲友来做,以便于上下其手,几乎做不到,因为有各种横向纵向的条条框框无法突破,不论是批条子、打招呼,还是指示,都不好使。如果有人敢这么做,第二天就可能会去他该去的地方了。 当然,我们不是没有监督和约束,而且我们的相关制度和监督机构并不少,但不是很有效,四任厅长前腐后继就是证明。为什么无效?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但有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的问题。 誓言最终都成了戏言,值得警醒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