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A01版
导读 |
第A02版
新闻评论 |
第A03版
潍坊晚报社区行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章中林
一名大学生读大学期间,每天消费380元。这份“大学成本账单”,深深触动了众多大学生的心灵。9月底,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召开了一堂迎新生教育课。别出心裁的是,今年校方以计算新生读大学期间每日成本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10月13日《新华日报》) 教育投入往往是钱花出去了没法计算,不仅是大学生们有这样的看法,恐怕大多数家长都无法具体说出孩子读书到底花了多少钱。是啊,父母为子女的付出是应该的,没有必要锱铢必较。但把教育投入视为糊涂账也是不科学的。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父母对他们也是有求必应。这样的现实背景,使他们对于经济开支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那个意识去关注——手头不缺钱,怎么能产生这样的认识呢?所以,这次算求学成本账有利于大学生们建立成本和回报的经济意识。 计算大学成本账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它可以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花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父母对于自己的付出。看到平均每天高达380元的支出,谁会不感到震惊,谁会不为父母的付出而感动?这样的当头棒喝,对于大学生们而言是一场及时雨,能使他们真正反思自己的日常花销与学习作风,是一次自我教育的契机。把收获和付出摆在面前,强烈的反差势必刺痛曾经麻木的神经,以前大手大脚的情况应该会有所遏制,量入为出的观念也会逐渐产生——作为一个体格强健、思想成熟的大学生,这不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吗? 父母披星戴月,用健康甚至是生命在支撑着自己上学,这对于学生不是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吗?从报道中看,许多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之后纷纷将网络签名换成了“沉重账单”“顿悟”等字样,并拿起电话,对父母说说心里话,就是这种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这样的教育还有一个更好的效果,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现在我终于知道父母是多么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努力工作赚钱回报父母。”新生小李的话折射了他的思想触动。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责任感,他们在大学才不会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大学新生入学,给他们算读书成本账,该算,而且要常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