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东客
新加坡国会15日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案,人们可以在政府建立的名单上注册,机构或个人将被禁止向名单上人员发送垃圾信息,向名单中的号码发一条垃圾短信,可能面临最高1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14万元)的罚款。 (本报今日A24版) 手机时代也是垃圾短信时代。垃圾短信不止新加坡有,我们国家的垃圾短信恐怕更多。一条垃圾短信罚1万新元,新加坡祭出了罚款的利剑,可我们呢?似乎还没有这样的决心。新加坡的重罚之举或许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可对付垃圾短信就需要这样的铁腕。 垃圾短信人人深恶痛绝,可我们却只能一边诅咒抱怨,一边逆来顺受地将其删除,并渐渐地习惯、默认这些短信的存在。如果一个使用手机的人说从来没收到过垃圾短信,那概率估计和中了500万元的彩票差不多。 2012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短信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息10.6条。而某手机安全软件报告称,国庆短短8天就为1.5亿智能手机用户拦截垃圾短信达5.26亿条,平均每天多达6575万条,比平时增加了12.7%。垃圾短信已成为手机时代的顽疾。 为何会出现垃圾短信满天飞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投诉渠道不畅、滥发短信不用担责、监督部门监管不力等等,但最可怕的是电信运营商与商家沆瀣一气,推波助澜。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东莞电信、广州电信、上海电信、随州电信就被曝为了增加收入,为垃圾短信的发送提供各种便利。 只有像新加坡一样亮出利剑,加大发送垃圾短信者的违法成本,让电信运营商不再推波助澜,才能让垃圾短信销声匿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