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黄昏恋调查
 
标题导航
百米红地毯隔绝了“地气”
慈善机构遭“零捐助”光呼吁啥用
马后炮式的“全城寻母”难获好评
私闯个人账户银行太过霸道
2012年10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后炮式的“全城寻母”难获好评



  邓昌发 

  今年8月,家住桂林的老人周月英失踪。随后,周老太的四个儿子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千方百计寻找,但目前尚未找到。10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这则新闻。次日,桂林警方出动大量民警,在全市12县5区开展地毯式搜寻。  (10月21日《潇湘晨报》)
  平心而论,谁都不愿意承受亲人失踪之苦,谁都希望在找人时得到他人的鼎力相助。基于此,桂林老人走失后当地警方花大力气帮忙搜寻,这既是好事实事也是警方的分内之事。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桂林此举却遭受不少网友质疑,有人说如此兴师动众地找人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也有人质疑为何非得在《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后才高度重视。
  在笔者看来,浪费公共资源之说并站不住脚。人口失踪问题本是警方的分内之事,如果说因为害怕浪费公共资源而无所作为,显然是不负责的表现。再说,公民失踪可谓人命关天,如果连公民的生命都不高度重视,那公共资源该用在哪才更加令人诚服呢?在笔者看来,桂林出动大量干警全城寻人,其本身并无丝毫谬误之处,倒是此举出现在《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之后这一细节,值得玩味。
  公民因各种原因而失踪相当常见,仅从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张贴的“寻人启事”便可见一斑。但又有几则“寻人启事”能登上《新闻联播》呢?又有几个失踪的公民有幸引起警方全城搜寻呢?难怪不少网友发问,那些没有上《新闻联播》的失踪人口该怎么办?他们难道就配不上警方全力搜寻吗?这实在值得反思。
  得提醒的是,《新闻联播》作为新闻节目,其利用传播的力量寻找哪位失踪的公民抑或帮助民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有其自主甄别和拿捏的自由,而警方在面对公民失踪问题上,却并无选择性执法之权。说白了,不管是上了新闻联播的“寻人启事”,还是至今流落在大街小巷的“寻人启事”,警方都应该也必须高度重视,而且按照轻重缓急平等对待。换言之,在寻找失踪人口问题上,出于人力、财力等限制,不能一发现有公民走失就全警上阵,这固然可以理解,但掌握公共资源者将原本该平等对待的服务对象人为地区别开来,这种落差,无疑是舆论诟病的根本所在。
  说到底,全警出动寻人非但不能给公众一种温馨感,反而遭受一片酸溜溜的“吐槽”,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担心公权力对服务对象的选择性对待——它可能在解决个别问题上十分奏效,但终究是无益于从制度上、常态上平等地解决公民维权问题。就像之前的微博打拐一样,微博在打拐上固然功不可没,但人们更希望职能部门制度化常态化地履行打拐之责。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