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广而告之

第03版
潍坊万达
 
标题导航
“平坟运动”暂停了,留下一串问号
变卖家产救治被撞者坚守了道德底线
博物馆的运营状况才是文化工程核心 
国家舍得花钱百姓才敢消费 
2012年1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物馆的运营状况才是文化工程核心 



    龙敏飞
  近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上传出信息: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到2011年年底已迅猛发展到3589个,并且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一方面,平均三天多就增加一座博物馆;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大量博物馆生存堪忧:山西省晋城博物馆两年多处于闭馆状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很难招到专业人才……        (11月21日新华网)
  一面是博物馆风风火火地建设,“文化大餐”似乎呼之欲出;另一面却是不少博物馆,仅具“摆设价值”,要么闭馆,要么运营维艰。这般矛盾的局面,看似难以理解,实则在意料之中。博物馆重建设轻运营的现状,不过是一些官员爱好政绩的又一真实写照。
  而类似这般“重建设轻运营”的政绩意识,在现实中不凡“鲜活案例”。如各地高楼林立、摩天大楼一个比一个高;但城市的下水道却是各个城市的硬伤,武汉看海、南昌看海、北京看海……一个个大城市,一遇到“大雨”,大多成了“海洋”。你说高楼能建起,下水道就修不好么?
  正是有重面子、政绩的核心观念,也才有了博物馆建设的“半吊子工程”——一旦建设好了,什么后续工作、运营维护等,一概不管了。毕竟,这博物馆的建立,似乎已是最大的文化工程。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博物馆的运营,就如同下水道一般,总处于“难以看见”的位置,便也同样处于“置之不理”的尴尬地位。
  而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对真正的文化工程而言,博物馆的建设理应只是良善开端,后续博物馆的运营状况才是核心内容。但问题是,博物馆的建设是可以很好进行考核的内容,但后期的运营与维护,不仅要耗资巨大,而且很难看得见实际效果,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对文化工程的建设有极大热情,但对其的维护,却只有极大的冷淡。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于博物馆而言,则是博物馆的生存状况是文化的良心。即,要看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有多少,不看其有多少图书馆、博物馆,只看这些图书馆、博物馆的开门时间有多长,只看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的人有多少。如果博物馆多,但人烟稀少,甚至处于“闭馆”状态,那这个城市即便博物馆数量再多,其文化建设水平仍是低下的;而如果一个城市的各种“馆”数目不多,但运营充分、生存状况良好,那这样的城市,其文化建设成绩,依然可以得高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