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圣祥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后必定忙不迭回应无害健康的专家,有必要先去亲自做个毒性实验再来贴安民告示。说白了,“毒物无害健康”的官方背书,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监管逻辑,这要比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更为可怕也更为有害。 针对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称,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本报今日A30版) 白酒塑化剂风波初始,全国人民就都知道,肯定又会有相关部门和专家出面解释“吃少量塑化剂不影响健康”。因为,这几乎已经成为我们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一个惯例。正如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M1超标时,农业部官员说“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事实上,只要是公众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律皆可套用无害健康的结论。国人个个都是“鼠坚强”,始终经得起各种不知名化学毒物的轮番伤害。 具体到塑化剂,去年在台湾地区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各路专家纷纷站出来历数塑化剂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掺了塑化剂的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这是她30年来看过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彼时,卫生部亦紧急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已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可时至今日,被酒业协会刻意隐瞒一年多的白酒塑化剂问题终于曝光之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却表示一天喝一斤白酒都无害健康。言下之意,正常人只要不是嗜酒如命的酒鬼,塑化剂就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相关部门对毒白酒并不危害健康的论断,和对毒牛奶“吃几吨才致癌”的逻辑,简直如出一辙——大多数的食品安全事件,如果不是刻意下毒,一般不会当即吃了当即死人,于是公众无需大惊小怪,于是监管部门可以继续沉睡。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后必定忙不迭回应无害健康的专家,有必要先去亲自做个毒性实验再来贴安民告示。相关部门为涉毒企业做出“毒物无害健康”的背书,不仅无视自身公信力,更是对公众健康的不负责任。其实,只要是毒物,就必然有害健康,无非是一个伤害大小的问题,所谓“毒物无害健康”是纯粹的伪道理。 别再说“毒物无害健康”的废话了,我们只想知道这些毒物为何会出现?涉毒企业和监管部门应该各负何责?台湾塑化剂风波后,酒业协会明明去年就知道“所有白酒都含塑化剂”,为何却秘不外宣?如果当时就能积极查处,公众不就能少吃一年塑化剂吗?老是事后宣布“毒物无害健康”,消费者吃毒零赔偿,企业涉毒零成本,商家又怎会真正注重食品安全?说白了,“毒物无害健康”的官方背书,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监管逻辑,这要比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更为可怕也更为有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