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昌海
12月13日,有网友发帖称,孩子的班主任在一些课桌上贴写有“不要脸座位”的纸条,以此管理调皮学生。另外,孩子还向家长“曝光”了这名老师的诸多行为,如打人、辱骂等。14日,南京白下区这所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帖中所指老师承认,自己确有此类行为,但绝大多情况为“开玩笑”。 (12月15日《现代快报》) 老师和学生经常“开玩笑”,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表现,这不但无可厚非,而且还值得肯定和鼓励。但老师在学生的课桌上贴上“不要脸座位”的纸条,就远远超过了“开玩笑”的范畴。 两个人之间开玩笑,有一个最重要的对等原则。也就是说,你和对方用什么方式开玩笑,对方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回应。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学生在老师的讲桌上贴上“不要脸老师”的纸条,恐怕这位老师会难以接受。 每个班里都有调皮的学生,他们经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违反课堂纪律。这其实是孩子们的天性。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是摆在很多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如果一味气急败坏地去批评,或者说一些出格的话、做一些出格事予以警示,很可能适得其反。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机智对待。 比如,俄国著名生物学教授格瓦列夫的作法就很值得老师们借鉴:一次上课时,有位学生学起了公鸡啼叫,引得课堂秩序大乱。格瓦列夫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怀表,说道:“我的表误时了,没想到现在已经是凌晨了。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本能。”课堂里顿时响起了一片喝彩声。 格瓦列夫这个“玩笑”开得很有水平:他以向学生普及生物知识为名,对那位学生提出了警告,既不动声色地教育了学生,又适度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在“玩笑”声中,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维持了课堂秩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