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广州市越秀区区长王焕清做客广州电视台节目“行风面对面”,面对市民投诉请市民打区长热线。谁知,这时主持人“突袭”,建议现场拨打区长热线。于是,第一个号码响铃一分钟没人接,第二个号码是空号,区长建议再拨打第一个号码,这次,终于通了。 (本报今日A25版) 在做电视节目的时候,主持人当着这位区长的面打区长热线电话,一下子让区长热线露出了“马脚”。一个号码长时间无人接听,另一个竟然是空号,这样的局面估计很让这位区长尴尬,有些下不来台。区长的热线当着区长面都打不通,至少说明一些所谓的“XX长热线”有很大程度上带有“摆设”性质。这些热线,开办的目的有可能就不是真心为百姓办事的,而只是个别地方、单位的“应景工程”、面子工程,压根就没把它当回事。 应该意识到,主持人趁做节目之机,“将”了区长一军,也将出了区长热线电话的真相。或许,在一个比较“丢人”的刺激之下,这位区长回去之后会对区长热线进行整顿,在此之后,这部区长热线或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面对公众,但仅靠外部监督来改良的热线电话,终归不是一种常态。 解决“假热线”、“空号热线”问题,除了机制和制度健全之外,更应该从服务心态上根本转变。成为“摆设”的、政府形象工程的,何止是一个某某热线?一些政府网站长期不更新,对群众投诉爱理不理,“已阂”、“已转阅”以及答复上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不是没有;两年前,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公布各省区市卫生厅局新闻发布机构电话后,有媒体记者在上班时间逐一拨打,发现15个电话无人接听,1个是单位总机号码,3个是新闻发言人“联系人”的电话;某地政府在门户网站上公布了36个市直部门共508名领导干部联系方式。然而,短短半天,当地的一些网站就迅速删了相关信息,被网民质疑为“假公开”……这些都与为民服务的心态不正常有关。 官员只要真正心中有百姓,体现在“热线”上必然热情满怀;热线真正成“热线”,这样的电话也才能真正成为连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热线”不热,热线成摆设、成空号,说明一些地方政府在为民理念上还有巨大差距。主持人借助舆论平台“揪”出一两个“假热线”,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折射出来的是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类似的“热线”真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