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给贫困山区孩子捐赠衣物,郑州13岁的晨晨和同学到街头卖花,不料被一男子用假币骗走一枝花和112元钱。晨晨的家人表示,只要骗子出来道歉,愿意给他1万元钱。律师称该男子使用假币已构成违法行为,而他所侵犯的对象又是孩子,情节非常恶劣。 (2月16日《大河报》) 13岁的中学生为贫困孩子街头义卖居然收到假币,被额外骗走112元钱,委屈得睡梦中都哭喊“还我钱”,此种滋味,真是让人扼腕不已,且忍无可忍。 纯真的童心,如此被社会的污浊摧残,笔者真说不出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人的爱或爱心,也是需要保护、防护甚至捍卫的。或许,少年儿童,早晚要经历属于他人生中被骗的第一次。没有这个“第一次”,他们永远不会成熟,永远不会增长辨别是非、防范邪恶与欺诈的经验及能力。 所以,即便是为贫困孩子的义卖行动,有着道德层面的至高无上,我们也该教育孩子,从这个受骗经历中培养能力。并且,家长也不必为了保护孩子的情感,而一味隐瞒。适时告诉他们真相,并搞好相关心理情感的疏导,似乎更重要。 另外,被骗了,孩子今后是否还有行善的决心和意志?这也同样重要。被骗之后,让童真伤得起,有抗御伤害的韧性,才会让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意志力更为强大起来。 基于此,笔者觉得,如果我们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情感击打能力,完全可以教育引导孩子们,哪些事可以现在去做,哪些事可以待他们长大些再去做。并且,在鼓励孩子去做某些事情的同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我们成人能够预见到的负面问题,及早告诉孩子们,或者,监护孩子们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