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抵制浪费为名叫停霸王条款的症结在于出发点有失偏颇,患上了形式主义陋病,片面追求执法中带来的政绩和褒奖,而忽视了执法效果和民众权益。既然有意与违法行为叫板,就无需贴上光鲜动人的标签,否则,很容易陷入哗众取宠的指责声中。 河北省邯郸市工商局、市消费者协会发出《致全市餐饮酒店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全面叫停餐饮业最低消费、开瓶费等“霸王条款”,倡导餐饮业加强行业自律,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本报今日A14版) 叫停餐饮业霸王条款,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利器,于情于法,民众理应拍手叫好。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正常的维权之举为何被冠以抵制浪费的名义?笔者不禁想问:对邯郸工商部门而言,维护消费者权益与抵制浪费,究竟孰轻孰重? 从刺眼的“剩”宴,到人人皆兵的“光盘”行动,“舌尖上的浪费”一时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在熙熙攘攘的全民行动中,邯郸工商部门自然不甘落后,意图搭上这趟顺风车,以吸引那些对准抵制浪费的聚光灯,树立其为民执法的光辉形象,而在其政绩簿上,势必将留下“万古垂青”的一笔。 不可否认的是,邯郸工商部门叫停霸王条款有助遏制奢侈浪费之风,也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之举。然而看似一石二鸟,却经不起拷问:若没有反对浪费的东风,当地工商部门还会义正辞严地叫板霸王条款吗? 去年7月份,一名消费者在邯郸涉县某饭店曾遭遇最低消费的尴尬,消费80元却要付100元,事后,消费者将该饭店投诉到工商部门。类似的投诉在当地想必不在少数,只是“上帝”的呐喊,并没有唤醒当地工商部门,最低消费等条款依然逍遥法外。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己任的当地工商部门,本职工作中对此不理不睬,却在抵制浪费上大做文章,本末倒置之意不言而喻。况且,以禁止开瓶服务费和消毒餐具费之名,以求达到抵制浪费之实,又有了攀言附会之嫌。 由此可见,这更像是一场哗众取宠的作秀。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天职已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加效果,而反对浪费,也只不过是当地工商部门博取眼球的执法噱头而已。 以抵制浪费为名叫停霸王条款的症结在于出发点有失偏颇,患上了形式主义陋病,片面追求执法中带来的政绩和褒奖,而忽视了执法效果和民众权益。既然有意与违法行为叫板,就无需贴上光鲜动人的标签,否则,很容易陷入哗众取宠的指责声中。 无论哪个部门,与其绞尽脑汁地炫耀政绩,不如脚踏实地履行本职,从民众切身权益出发,少一些跟风式的炒作。 □本报评论员 李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