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艺考进行时
 
标题导航
渠道不畅,逼出畸形维权
别让“低保资源”沦为权力的后花园
“铝瓜子”呼唤食品标准检测“扩容”
莫把“屌丝标准”当作幸福标准
2013年0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渠道不畅,逼出畸形维权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联想到不断涌现的“非典型”讨薪事件,如此维权非但算不上石破天惊,反倒更显得“稀松平常”,弱势者维权已然走火入魔。在维权举步维艰的语境下,公众对“立生祠”的做法是否欠妥有口难言。维权部门直面问题不躲藏,才是解困正途。
  2012年11月24日,河北昌黎县团林镇新开口码头附近的渤海海域风大浪急,并不适合出海作业,但8名船员在没有配备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备的情况下,被老板强令驾驶两条渔船出海,导致4名船员遇难。事故发生后,遇难者家属悲痛欲绝,多次向出事地有关部门反映未果,万般无奈之下,1月24日,在出事海域附近为秦皇岛市市长“立生祠”,修建了一座庙,并在市长牌位前焚香跪拜,希望能引起市长的关注。
           (本报今日A15版)
  为维权而祭出“立生祠”的狠招,不免让人头皮发麻瘆得慌。但联想到诸如娃娃街头替父母讨薪、“击鼓骂曹”讨薪、女民工扮发言人开发布会讨薪等等“非典型”讨薪事件,这一举动的初衷并无二异,无非是通过吸引眼球“看热闹”把事儿弄大,借由极端方式促成维权,故而非但算不上石破天惊,反倒更显得“稀松平常”。但平常不等于无视,一再上演的维权“闹剧”表明,弱势者维权已走上一条不归路,如何矫正迫切需要维权部门三思。
  先看一下事件进展,在遇难者家属对市长大人一天天执着的“供奉”下,当地官员终于坐不住了,疾步赶往遇难者家乡协商赔偿和维权事宜。至此,与一些雷声大雨点小或无果而终的维权事件相比,这次维权总算有了一线生机,当事者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公众不禁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在舆论的关注下,事情也终究会有一个结果。
  不妨假设,如果遇难者家属得到了能够接受的赔偿,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那么,是否就意味着这场维权事件得到圆满解决?相信没人会大言不惭地点头,毕竟,看似美好的结果掩盖不了变了味的过程。在求助时四处碰壁、事情久拖不决之下,当事者自然想到请一言九鼎的“大官”出马,快刀斩乱麻。在正常维权渠道遇阻的情况下,民意如何“直达天听”,如果能让市长大人冲冠一怒,相信没人敢再推三阻四了。如此游离于正常渠道之外的畸形维权行为,公众实在难言胜利。与此同时,在一种维权的集体无意识中,畸形病态已形成恶性循环。
  当某种维权方式一次次被效仿,不仅它所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弱,还可能因涉嫌干扰社会秩序而遭道德谴责。既然个别维权事件因其眼球效应被关注或解决,那也就意味着,受到吸引的个例之外,更多的诉求被人为埋没,导致更多的被侵权者“冤不得申”。
  另一方面,在维权渠道不畅,极端维权方式一次次“创新”后,弱势者吸引眼球的初衷,也随之不断挑逗着“看热闹”者的期望值。习惯成自然,舆论压力赖以形成的社会公众,难免因出现“审美疲劳”而无动于衷。而在维权部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惯性思维中,“大闹”的下限也会因此逐步抬高,被侵权者维权遂无奈被迫陷入变本加厉的恶性轨道。如此,维权部门无异于自掘坟墓。
  在当下弱势者维权举步维艰的语境下,公众对“立生祠”的做法是否欠妥有口难言。面对已然走上邪路的维权诉求,维权部门如何作为,被侵权者一直在期待,公众一直在注目。在此,首先必须清醒:若把自己摆在庙堂的高位,将永远不会得到想要的清静。铺下身子深入群众,直面问题不躲藏,才是解困正途。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