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女硕士咋不与农民伯伯比辛酸
有多少“潜规则”在牺牲社会的公正
工作总结“早产”,是官员慵懒“重症”
七嘴八舌
2013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多少“潜规则”在牺牲社会的公正



    新华社记者 王珏玢 
  规则,是一个社会公平遵守的章法,但前面一个“潜”字,就足以牺牲掉应有的公正。当一个地方银行副行长轻松搞定4个户口、小小车管所笑纳2100万红包的消息一再刺痛社会神经,向“潜规则”亮剑正成为很多公众的呼声。
  不管我们是否甘于默然承受,事实上隐蔽暧昧的“潜规则”正潜移默化影响着你我身边很多人的工作生活。上学“自愿赞助”、求职岗位“萝卜招聘”、升迁“拼关系”……小到考试就医都要塞上数量不等的红包,当形形色色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日益侵袭我们的生活,甚至屡屡取代正式的“规章”,结果是社会的效率降低,权力逐步异化,公平受到践踏。而普通社会公众则往往沦为这条“潜在食物链”上最为弱势,利益受损的一群。
  “潜规则”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在于破坏规则者总能从中更加便捷地获得利益。要让规则发挥本应具有的效力,就要从制度设计上彻底堵住权力寻租的可能。
  各种权力间如何实现制衡?规则的笼子怎样锁住失范的权力?践踏公平、钻空牟利者何时才能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们期待代表委员能直面这些民众关心的热点。
  根除“潜规则”滋生蔓延,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边痛骂其危害、边千方百计找关系、求捷径的行为一天不除,“潜规则”的梦魇就一天不会消失。利益驱动下,“潜规则”的魔方可能变出万千样式,消除种种“变通”之法、将监督执行落到实处,需要严格禁止,加大惩处,更需要公众从己做起遵守规则,把见不得人的“灰色交易”拉到阳光下来暴晒。
  对规则的敬畏尊重并非一日可以养成,但改变的过程需要每一个民众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社会规则的建立最终要靠每一个成员的共同践行。
  这个刚刚到来的春天里,有积极呼吁官员财产公开的广州政协委员范松青,有紧盯公车的老者区伯,你我为何不行动起来,让身边的“潜规则”无处遁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