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上海3月23日电 华东区域化学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23日在“世界气象日”当天通过专家验收,率先开展区域霾天气联防联动。上海霾天气预报23日起也将结合常规天气预报多频次正式向公众发布。 据了解,这一系统历经5年的开发和试运行,目前可提供华东地区22个站点的PM2.5、PM10、臭氧、NOX、SO2、CO等大气化学要素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72小时内逐小时的预报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根据这些化学要素预报,预报员结合人工经验对大气环境作出研判和修订,最终对霾的等级和可能出现的时段作出预报。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说,由于霾天气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气象部门将建立区域环境气象工作组,加强区域内各省市间的霾天气联防联控,明确区域环境气象合作发展机制。今后,华东区域内化学天气监测资料和预警信息将实时共享,在可能出现雾霾天气时进行区域环境气象会商等,共同应对霾天气发生。 据悉,为了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提供服务,上海气象部门近年来积极加强对霾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逐步建立了由地面、卫星、激光雷达相结合的综合立体观测网,可实时监测地面PM1、PM2.5、PM10等气溶胶质量浓度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散射系数等化学天气要素。2007年起研发建立了华东区域化学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并不断进行技术改进,该数值预报模式目前已在对影响华东区域的霾、沙尘等化学天气预报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霾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