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二百”!位于汉口三金潭小区的一座厕所围墙上,竟然写着这样一段告示语,这让过往此地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情何以堪? (3月26日《武汉晨报》) 歧视农民工的确不该,不过,该楼业主婆婆坦陈原委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写标语只是想“警示”一下外地农民工,并无歧视用意;至于罚款200元,也从未实施过。婆婆诚实和知耻而后勇,值得肯定。退一步说,这番解释虽无法彻底洗清其内心可能存在的“歧视”嫌疑,但是,面对坦诚,批评者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不要得理不饶人,非要借题发挥,非得把婆婆批评得体无完肤,似乎只有如此才解气,才充分体现自己的道德、良知、正义和责任,本质上是伪道德、伪良知、伪正义和伪责任,不仅不足取,还要反思和反省。 在当下的话语体系中,发生一些负面现象,往往借批评权谩骂者多,理性批评者少;趁机发泄者多,发表建设性意见的少;围观起哄、吹口哨者多,冷静对待者少。过去,曾经发生过不少“网络暴力事件”,给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想象和弥补的。 批评虽然“过瘾”,但这并不是批评的本意,遑论骂街。所谓批评,无非对执迷不悟的人起到“当头棒喝”的效果,喝止其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滑行。就“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二百”标语而言,婆婆已经意识到这样做不妥,内心已经感到一丝愧疚,批评要适可而止,千万不可自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大放厥词,丝毫不考虑批评也要理性、冷静,不把握好度,给其太多的精神压力,使之不堪重负而发生意想不到的事,制造话语暴力事件,批评的用意值得怀疑。这里,不妨先问一问批评者:你家的私厕是否愿意向农民工开放? 并非笔者替歧视者辩护,事实上,在“心寒标语”问题上,除了“禁止外地民工入内”的歧视和冷漠以外,更大的问题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缺失,公共产品的不足。如果城市合理布局公共厕所,免费开放公共厕所,城市不存在入厕难的问题,外地农民工入厕不需要麻烦他人,又何来歧视性标语呢?看不到这个问题,只是表面化批评也不高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