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春强
自本月10日起,湖南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向游客收取148元门票。12日,凤凰县政府与当地商户举行座谈。商户抱怨近日生意冷清,凤凰县副县长表示做生意搞投资,本来都有风险,很多人不在乎这个门票多少。 (4月13日《潇湘晨报》) “人们不在乎门票多少”,一语道破了景区争先恐后涨价的玄机。言外之意是,只要我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那么,涨价便是顺理成章、不容置疑,是我情你必须“愿”的行为。 凤凰古城最终力排众议,门票我行我素逆“众”上涨,底气便是这样炼成的。然而,若只是门票价格单方面上涨,旅游服务质量还在原地踏步,不但涨价遭受质疑,消费者也不会心甘情愿埋单,涨价创收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 景区涨价,受益最大者莫过于凤凰县政府,148元的门票政府税收60元即是最好的佐证。从逐利的角度看,不排除政府担当了门票上涨的背后推手,规范景区管理或许只是冠冕堂皇的托词。涨价于政府是“利好”,但对于那些附着于景区的商户却是“利空”,渡船少有问津,旅馆门庭冷落,商户收入锐减。 面对商户焦虑,副县长高湘文却标榜凤凰的旅游在增长,很显然,高副县长是自欺欺人的辩解。即便排除假期因素,收费前、后的旅游人数绝不可能同日而语,从渡船停泊、旅馆床位空置不难发现,收费后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所以,被高副县长津津乐道的数字增长,只是政府和景区运营公司的门票经济增长了,而对那些倚重游客消费的商户而言却是收入负增长。 可以说,相关部门得意的亮丽数字,也印证了景区涨价的原始冲动。一旦景区获得公众认可,打出品牌牌,涨价的欲望便随之水涨船高,然后迫不及待地付诸行动。殊不知,这种一意孤行的涨价冲动往往物极必反,不但误伤民生,可能还被打上与民夺利的烙印,而且砸了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品牌,对景区的长远发展得不及失。 古语说:凡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凤凰古城的变相涨价,相关部门不妨多倾听民众的呼声,为景区发展做出科学、健康、可持续的规划。否则,盲目的、一意孤行的涨价冲动,不是目光短浅的抉择,就是竭泽而渔的发展观。很可能也让凤凰旅游陷入“日落西山”的窘境,甚至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