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记录五一
 
标题导航
没有尊严,还谈什么劳动光荣
为休假两次“离婚”,不只是荒唐
白领新标准寄托着全社会的愿望
“以暴制暴”的教育只有输家没有赢家
2013年05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暴制暴”的教育只有输家没有赢家



    贾春强 
  近日,《“别人打你你就还手”这样教育对不对?》的帖子引起家长热议,记者翻看近300位家长的回帖,同时采访了35位幼儿家长发现,支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家长占八成。     (5月1日《武汉晨报》)
  “以暴制暴”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可是,打孩童起就灌输“以暴制暴”的思想,稚嫩的孩子满脑子充斥着“以牙还牙”的暴力倾向,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以暴制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显然扭曲了教育精义,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幼儿园的孩子身心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黄金节点,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是一页洁白的纸张。家庭本应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的放矢的加以引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轨。
  可是,一些家长却耿耿于怀、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欺负”,于是,就以“以暴制暴”诱导教育孩子,岂不知,一方面,“以暴制暴”的教育歪曲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以为用武力就可解决一切,甚至会采用极端的手段“维权”。
  “以暴制暴”,暴力只会制造更多的暴力和伤害。孩子打架,作为被打者的家长,理应和老师、打人者的家长及时沟通,让打人的孩子感到“理屈”,意识到打人的错误,及时终止这种错误行为;而对于自己的孩子,家长应疏导、排解孩子的委屈怨气,让孩子学会对错误予以宽容与谅解。学会宽容的孩子,岂不比打赢他人更让人欣慰?
  显然,“以暴制暴”是饮鸩止渴的教育方式,无异于“弱肉强食”的层林法则,它挑战着社会的公序良俗,埋下了暴力隐患,更伤害了孩子身心的健康茁壮成长。暴力教育,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