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被查用钱摆平”,东莞餐具厂老板一语道破天机,食品安全等问题泛滥的原因之谜似乎有了答案。监管部门与不法企业沆瀣一气,形成了可怕的利益共同体,东莞工商、环保等部门看似为民除害的执法行为,就演变成索要经费的“恐吓”行为。
广东东莞一餐具厂老板称,因为发泡餐具掺加工业废料等问题,常有当地工商、环保等部门来检查,被查出问题时,都会找房东摆平。房东是村里的干部,与检查部门熟悉。被查后,经常通过他们送去3000元到5000元红包,然后问题就解决了。(本报今日A16版) “被查用钱摆平”,餐具厂老板一语道破天机,食品安全等问题泛滥的原因之谜似乎有了答案:有无良企业利欲熏心之因,更是监管收钱了事、视而不见之果。 发泡餐具掺加工业废料,危害之深可想而知。作为当地监管部门,本该与违法行为势不两立,严厉查处以正市场之风。然而在真金白银面前,当地监管部门的执政理念不堪一击,与餐具厂沆瀣一气,形成了可怕的利益共同体。本该执政为民的监管部门,成了见钱眼开的“财迷”,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执法权,异化为见利忘义的道具。 事实上,与不法商家狼狈为奸的监管部门,或许并不是东莞的专利。近日,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出市场上近半大米镉超标,但却对品牌讳莫如深,在民众和舆论的一再逼问下,才终于开了口。他们之所以如此为难,餐具厂老板似乎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被钱摆平了。如此看来,无论是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林林总总“豆腐渣”工程,都或多或少与监管部门的庇护和纵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至此,东莞监管部门看似为民除害的执法行为,演变成索要经费的“恐吓”行为。只是当地监管部门花着纳税人的钱,为何还如此爱财?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财政拨款毕竟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狮子大开口的监管部门。正如广西交通厅十年分了三套福利房,若仅指望屈指可数的财政拨款,以他们的工资水平,恐怕连当房奴的机会都要努力争取,灰色收入之丰厚可见一斑。 作为政府部门,东莞监管部门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的出卖权力,在于权钱交易的隐蔽性。多数“好处费”打白条,收钱了事只是监管部门与不法企业间的秘密,被偷偷塞进监管部门腰包的好处费就无从监管。即使有民众举报了不法企业,东莞监管部门立刻摆出“恍然大悟”的姿态,并“气愤”地处罚不法企业。这不仅可在政绩簿上大计一功,又可在不法企业身上再捞一笔油水,可谓一箭双雕。而作为不法企业,出于对权力的畏惧和长期利益的考量,只能乖乖就范、配合执法。 只是,当地监管部门与不法企业间的“猫腻”已被戳穿,若不戒除利欲熏心,妄图继续与不法企业合伙演“双簧戏”蒙蔽民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