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市长成文化符号,只因命题跑偏
情节相近的溺水悲剧为何不止
“审计风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推荐“中国好考生”为“正激励”叫声好
2013年06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长成文化符号,只因命题跑偏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因为有着不错的政绩,在“爱之深,捧之切”的民意期待下,耿市长未必就是“符号人物”,但绝对值得“投上一票”。倘若这次评选改为“十大文化贡献”,则断不会引起如此的的民意起伏。不能否认耿市长造就“文化符号”的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得把官员也一并拱上“符号”的高位。

  山西省近日举办“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意在总结山西五千年文化标志物。自3月15日启动以来,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至6月23日下午5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太原市长耿彦波,得票数为排名第二的晋祠的3倍多。此外,山西大院、晋商、黄河、关公、老陈醋等排名靠前。
           (本报今日A30版)
  一位在职市长能强势领跑“文化符号”票选,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也体现出投票者对这位官员的认可,但认可归认可,能否足够上升到“符号”的高度,还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番。不妨换个角度,倘若这是一次“十大文化贡献”之类的评选,相信公众断不会有太大的民意起伏。
  能称得上符号,必然极具代表性,一有提及,大多数公众会对其所代表的意义瞬间形成立体化感知。具体到山西一省,则述说三晋大地历史的晋祠、叱咤商海百余年富可敌国的晋商和调制出独特山西风味的老陈醋等等,历经千百年演变,早已被公认为山西的标签,其所隐含的丰饶的文化内涵,也足以担当得起“文化符号”的重任。这些“很山西”元素在此次评选中的不俗表现,可谓实至名归、意料之中。相比之下,“年纪轻轻”的耿市长“上位”,显得太过突兀和单薄。
  但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耿市长在票选中一路高歌猛进并非偶然。在从政履历中,其向来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遗产,这在当前很多地方拆声一片、盲目求新的氛围中尤为难得。在任大同市市长时推动的“城建风暴”,为其赢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在“爱之深,捧之切”的民意期待下,老百姓很自然地将其视作一个“文化保护干将”。这次“文化符号”评选,也自然地成了民众表达心意的平台,在当地老百姓看来,耿市长未必就是“符号人物”,但绝对值得“投上一票”。
  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语境下,评选“一省符号”是一个灵活的形式,也是良好的契机,但能否达成活动的初衷,还在于评选结果能否“以理服人”。公众当然不能否认耿市长努力造就“文化符号”的努力,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非得把官员也一并拱上“符号”的高位,毕竟,两者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赶鸭子上架”的后果,只能是两边不讨好。
  在这场争议中,“游戏规则”的不尽合理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在评选“一省符号”这样一个堪称宏大的命题面前,活动组织者明显把握不好尺度,对基本定义跑偏的理解,导致后期操作“泥沙俱下”。在此,提醒一下组织方:在公布候选名单之前,先把命题范围定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