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上缴利润太低,一直备受诟病。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常委会委员彭森提出,去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收入有2.1万亿元,通过国有资本预算,能够集中收上来体现在财政收入中的只有900亿元左右,比例不到5%,上缴利润的90%又返还国企中。 (6月29日《新京报》) 在全民期盼国企应多上缴利润,以便让公众更多地分享红利的情况下,国企上缴利润90%返回使用,无疑给公众浇了一盆冷水。国企上缴的利润本来就少,大约只占总体利润的不到5%,现在又居然将其的90%返还使用,意味着国企几乎没有什么利润贡献,庞大的国企利润始终处于内部循环系统之中,使全民失去了获得共享机会。 在“国进民退”,以及“垄断暴利”的语境下,国企的庞大利润其实是建立在政策垄断,以及民众负担之上。国企属于全民所有,又从全国人民身上赚钱,但是赚的钱却在国企内部分配,没有老百姓的份,这样的角色错位无疑是双重伤害。一则,没有了社会责任感的国企,必然无视公众利益的存在,以及民生的痛感,形成了事实上的既得利益集团,跟其社会角色已经完全背离。二则,民众无以从国企的巨额利润中获得收入分配,其地位也将更加弱势。一方面公众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缩小与既得利益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以提高内需而创造条件,也为经济转型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财富的共享,可以防止国企的过度扩张,以及投资决策的审慎性,从而对其经营行为和管理方式发挥倒逼作用,并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为老百姓的福利做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