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借宴敛财的“私权”就该干涉
公交车上“方便”是堂服务应急课
审计报告揭问题何必“隐姓埋名”
2013年07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计报告揭问题何必“隐姓埋名”



    □新华社记者 叶前 
  7月30日提交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审议的审计工作报告中称,1个市本级、4个县(市、区)违规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215.2万元用于行政办公经费,至于是哪些县市区,报告讳莫如深。
  屡屡掀起的“审计风暴”让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官员感觉“面子挂不住”,这有助于促进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然而,一些地方的审计报告披揭问题时隐去相关部门和地方名称,用“部分、一些”等说法来代替,看似很有“人情味”,实际则是履行职责不充分,损害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长此以往,势必纵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歪风邪气。这不是真爱护,而是溺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