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消息 10日11时,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未来三天,我省大部最高气温可达35℃-37℃。 虽然已经“立秋”,但是带来炎热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势力不减。因近日气温持续走高,我省已有多名患者因热射病死亡。省卫生厅今天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和高温作业人员监测,提高热射病预防能力。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晓霞表示,8月18日之前,副热带高压位置比较稳定少动,我省炎热天气不会有明显改善,雨后暂时的小幅降温很难改变炎热的大环境。“处暑”节气之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会进一步加强,副热带高压南撤,加之山东雨季结束后,空气湿度会大幅下降,我省炎热才能消退。 据了解,热射病是由于高温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一种致命性内科急症,属于中暑疾病的一种类型。该疾病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死亡率较高。 专家建议,当气温达到32℃以上,人们尽量在室内开空调进行防暑,室内保持自然通风;老人、孩子尽量不要出门;家中可备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多喝温开水,用温湿毛巾擦汗,保持情绪稳定;尽量多补充淡盐水或含盐饮料,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保证充足睡眠。 如高温下有人昏迷,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并积极给予物理降温、含盐清凉饮料口服,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抢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