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9路公交驾驶员刘佳在开车过程中,遇到孕妇上车,在他多次提醒乘客给孕妇让座无果后,说没人让座就不开车了。后来,孕妇后方的一位男乘客站了起来。 (8月22日《现代快报》)
“逼车座”是在捍卫道德底线 王捷 在公交车上发生不让座的道德事件,司机是公交车上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包括让座、乘客安全等道德和法律范畴内的诸多问题,公交司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持,如果公交司机“失声”就是道德责任失职,要受到舆论的批评。 所以,公交司机提醒让座,既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承担公交公司的分内职责,如果公交司机多次提醒无果,可以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对不遵守道德即不让座的乘客发出“通碟”,对冷漠围观的乘客,也可以采取“拒绝开车”等侧面“敲打”手段,否则,道德滑坡无底线,是道德之忧,也是社会之忧。 故而笔者认为,公交司机以拒绝开车的方式警告不让座的乘客,不仅没有错,而且,还值得学习。因为他维护了社会道德规范,并给全车人上了一堂道德课,值得那些没有及时让座以及冷漠围观和“失声”的人反思。同时,这件事也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它时时提醒每一个公民:在公交车上,要记得及时让座,否则,被公交司机逼到了“墙角”才让座,岂不臊了脸?
不开车难解不让座道德困境 张西流 在无人让座的情况下,公交车司机以“不开车”相逼,就有点“过”了。说轻点,是在拿公共利益“绑架”个人的道德选择;说重点,涉嫌“滥用职权”,损害了乘客的利益。特别是,司机不开车“逼让座”,可以给这名孕妇“争”得一个座位,但却难以从根本上化解困扰当今社会的“不让座”道德困境。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弱病残孕等人群,对公交部门实施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公交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公交车的座位设置上。因此,与其司机不开车“逼让座”,不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等社会特殊群体设置公益专座。试想,假如南京9路公交车上,为孕妇等社会特殊群体设置了专座,就完全可以避免司机不开车“逼让座”尴尬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公交车上设置专座的同时,我们的司乘人员还要做好现场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