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读不读书,还是让孩子做主吧
社会抚养费应给公众一本明白账
让五岁儿子“飞天”实是变相虐童
根治校园腐败“阳光”是最好防腐剂
2013年09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不读书,还是让孩子做主吧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观点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但社会上客观存在如此偏执之见,恰恰印证了“读书明理”的不可或缺。笔者无意评判这位父亲的家长意志,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只不过为孩子选了一条自认为“最靠谱”的人生道路,但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刚刚起步的青春前程,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
  近期,大学迎来开学季。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成都市槐树店路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本报今日A22版)
  围绕“读书无用论”的争议由来已久,无论是疾声高呼“百无一用是书生”,亦或高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透过这两个极端的观点,支持者与反对者对读书实用性和理想化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价值观上的差异,加之各自阵营不乏成功的榜样先例,注定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当然,观点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但某种角度上,社会上客观存在如此偏执的看法,恰恰印证了“读书明理”的不可或缺。
  提及“读书无用论”,现实土壤更多是教育不公现象突出、教育费用畸高、教育质量下滑、就业形势严峻等等,导致部分公众心理压力过大,其中更充斥着几多无奈的悲情色彩。但新闻中这位“不差钱”的父亲,却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替女儿算起了上大学的“效益账”,最后得出结论:4年大学等于白白赔进16万元,忒不划算,不能上。量化而有“说服力”的数据,自身经商的“成功经验”,他似乎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长远见识”感到自信。
  在父亲的“生意经”里,女儿口中的“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等等观点,简直一派胡言,太过虚无缥缈。社会上不断传出的就业难声音,更强化了其“读书无用”的选择性误读印象,爱女心切之下,更坚定了“大学不能上”的立场。
  屡遭碰壁之后,玲玲展开了“自救”行动,可现实再一次与她开起了玩笑,在谋求申请助学贷款时,她却因为不能证明“家庭贫困”而没有资格,无奈遭遇制度死结:想读大学,却无法依靠有钱的父母;申请助学贷款,却又得证明父母没钱。好在,很多热心市民闻听此事后表示,如果玲玲父亲仍然拒绝,他们愿意资助玲玲读大学。几番周折之后,事情终于也有了一个乐观的预期。
  在此,笔者无意批评玲玲父亲固执的家长意志,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只不过为孩子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最靠谱”的人生道路,而倘若女儿能够成行,想必以后也会衣食无忧。对父母而言,就读书一事,给孩子提出正反两方面的建议或提醒是必要的,但单方面的强行施压则无异于走火入魔,最终极有可能“好心办坏事”,耽误了孩子,悔之晚矣!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刚刚起步的青春前程,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对于未来,孩子们已经“心里有数”,他们现在最缺的,或许是父母的“放手”。毕竟,父辈眼中的种种未知、怀疑,正是孩子们所期待的,挫折之后的蜕变,才能让孩子真正长大,并因此勾勒出属于他们的精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