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勿把网络监督都视为“秦火火”
“房叔无房”是财产公示欠缺的尴尬 
卢浮宫假门票根在旅游行业潜规则
拆除违建的关键是看政府想不想
2013年09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卢浮宫假门票根在旅游行业潜规则



    木须虫

  据《巴黎人报》报道,从8月12日起,卢浮宫相继发现数张中国游客持有的假门票,比利时海关8月底还查扣了含有3600张假门票的中国包裹。(9月13日《法制日报》)
  中国游客持假门票参观卢浮宫,让国人觉得很丢脸。但是,理性地来看,这个事件中的中国游客其实也是受害者,替他们打点一切游览事务的,应当是旅游社。因为,对于假门票他们既不知情,其正常的权益与名誉都受到了损害。说到底,其实还是旅行社在提供虚假服务,在欺诈游客。那么,游客如何维权,弄虚作假的旅行社该受到怎么样的惩罚呢?
  从某种意义来讲,中国游客游国外其实还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卢浮宫假门票”事件,与国内旅游潜规则的痼疾,打断骨头连着筋。一直以来,国内旅游行业不是靠服务赢得价格,而是打价格战,搞恶性不正当竞争,即便在涉外旅游中,也有一些旅行社开出的团费,依然可以低于正常的交通与住宿费支出。将旅行社、导游绑架在购物与额外旅游服务之中,变相榨取游客的钱财,曲线解决赢利不足的问题。
  消费诚信的经营方式出错,畸生出假门票偷逃成本、骗取游客费用的冲动并不奇怪,一张门票价格不高,而对一个团来说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对于早已习惯于被“宰”的游客,如若声称门票打折,被装进假门票的“套子”里,只怕那点维权的冲动都麻木了。“卢浮宫假门票”事件,种种迹象都指向与中国游客相关联的旅行社,恐怕根源在此。
  “卢浮宫假门票”事件,并不是单纯损害国家形象的极个别行为,而是旅游行业规则彻底失去诚信底线的行为。“卢浮宫假门票”事件发生在法国,根却在国内。被诟病已久的旅游潜规则,在很大意义上是市场秩序问题。旅游行业恶性竞争之所以无法遏制,根源在于不参与恶性竞争的从业主体,不能够从反恶性竞争之中受益,甚至钳制恶性竞争的发生。
  今年新的《旅游法》生效,对游客权益保护和行业规范监管,得到了加强,旅游服务报价开始提升。但是,站在维护行业市场秩序的角度,赋予行业权益保护、达到行业自律自净的目的,依然有缺憾。“卢浮宫假门票”事件对华人旅游界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既是教训也是启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把旅游推回到诚信的轨道上来,还需要进一步固化各方利益的法律地位,提高违法成本,并充分赋予游客与行业的监督权与诉讼权,使得恶性竞争付出比违规收益大数倍的代价,营造出行业良性竞争的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