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谢伟锋
有人说赵会民是自找没趣,放着高污染企业和机动车等污染大户不提,偏偏避重就轻地拿老百姓的烹饪说事。笔者上网看了各大门户网站的留言,大部分的留言都是有类似情绪倾向。其实认真观看新闻视频,我们会发现“老百姓的烹饪”赵会民也谈,但“限制机动车、关闭污染企业”赵会民也同样谈及,而且还是重点提及。 我们就事论事地说,中国人的烹饪习惯难道不会对空气污染有影响吗?乍一看有点站不住脚,但仔细一想,的确是这个理。在中国很多地区,还在保持用煤炭和柴火烧饭的传统,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些追求口感的人。中国人讲究猛火快炒,由此产生的污染排放恐怕的确是空气污染中不可小觑的因素。 但凡家住在大排档或者烧烤店附近的人,绝对支持“烹饪对PM2.5贡献不小”的说法。不仅是烟火污染,同时还有辛辣佐料呛出来的难闻气味。这种糅杂着灰尘和油脂的污染,恐怕比PM2.5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客观来说,赵会民所言并不虚。 那有人就说“这不是逼我们天天吃凉拌黄瓜”“以后用煤气灶也要分单双号”。当然这绝对是种调侃,亦或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大家对于官员的雷言雷语普遍具有无限扩散的冲动,而且几乎是不假思索就开始贴上负面标签。 不可否认是某些官员的曾经不合格表现,让老百姓已经产生条件反射,这也要求新阶段官员的言语要更加的严谨、求证。但就赵会民这事来说,他的话或许难以理解,但稍微想下,其实也不无道理,我们也大可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心态来对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