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熄火式”治污,如此倡导太离谱
受教育权岂能被品德不合格绑架 
以形式反“形式”何止是太荒唐
让公众瞎猜,政府不如主动公开 
高价星巴克,折射市场发展不充分
2013年10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熄火式”治污,如此倡导太离谱



    □本报评论员 李帆 
  从“烹饪催高PM2.5”,到焚烧秸秆致雾霾,再到“停车超过3分钟需熄火”的规定,部分地方政府已习惯于对百姓吹毛求疵,而不是弥补自身过失。若解决难题总想着折腾百姓,难道要逼百姓到“不食人间烟火”、以步代车的地步吗?
  24日,北京市就《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中市民关注的主要问题举行了立法听证会。该条例规定,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提倡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的时候熄灭发动机。    (本报今日A23版)
  治理大气污染,人人无以免责,“停车超过3分钟需熄火”的规定正是民众责任的体现。然而,治理雾霾折腾的只是百姓,当地政府的责任去哪了?
  不可否认,机动车尾气乃主要大气污染源之一,“停车超过3分钟需熄火”可减少污染,对民众而言也有所裨益。以一辆2.0升排量汽车为例,发动机重新启动一次的耗油为1毫升,而怠速5秒钟就要用1.1毫升汽油,长时间停车时熄火既经济又环保,可谓百利而无一害,本该受民众追捧才对。
  但“停车超3分钟需熄火”立法之后,必将面临着执行难的困局,与“常回家看看”和深圳“尿歪罚款”无异,只是徒增一个“僵尸条款”新例而已,只会引来民众的不屑一顾。进而言之,“停车超过3分钟需熄火”如低碳出行一样,应归属于道德范畴,若加以立法强制,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其实,类似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损招”我们早有耳闻。在此之前,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中国人烹饪习惯催高PM2.5”的言论曾引起轩然大波;哈尔滨雾霾锁城,专家便将责任归咎于秋收时节农民焚烧秸秆。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中,汽车尾气约占总污染物的20%,工业排放污染物约占17%,工地施工扬尘和生活排放近20%,外来的污染物约为20%。可见,虽然汽车尾气等确有不小“贡献”,但并不能称得上“中流砥柱”,专家和当地政府仅抓住百姓的“罪行”不放,对浓烟直冒的工业烟筒和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却视而不见,便有了“避重就轻”的成分。
  况且,长时间停车并非民众之所愿。公共交通不便,开车出行便成了民众的不二之选;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民众又被拥堵在缓缓移动的汽车长龙。然而,当地政府不仅无意反思责任缺失之过,反而怪罪起司机堵车不熄火,民众岂不成了“冤大头”?
  可见,从“烹饪催高PM2.5”,到焚烧秸秆致雾霾,再到“停车超过3分钟需熄火”的规定,部分地方政府已习惯于对百姓吹毛求疵,而不是弥补自身过失。若解决难题总想着折腾百姓,难道要逼百姓到“不食人间烟火”、以步代车的地步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