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诅咒XXX,睡觉时做恶梦!”6日,记者发现,湖北省咸宁市实验小学附近的小卖部出售含有上述内容的校园“诅咒卡”。 (11月9日《咸宁日报》) 怀有仇恨和报复心态的“诅咒卡”在校园粉墨登场,在客观上给小学生以心理安慰和情绪发泄。但如此动机恶毒的诅咒,是一种极不健康的行为,是不利于小学生成长的。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家长为买“诅咒卡”的学生设好“防火墙”。 “诅咒卡”使小学生之间一旦出现隔阂不是通过正常的交流、沟通、调解等健康的途径去解决,而是用“诅咒”方法,借助虚幻的力量来报复发泄、解脱,获得心理上的“胜利”,这样的结果,只会“卡”住他们的心灵,使原本纯洁的心灵变得刻薄、狠毒、扭曲,不利于小学生成长。 “诅咒卡”虽然不会对别人造成实际伤害,但由此暴露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容忽视。他们相互之间有了隔阂或矛盾遭遇不是通过正常的交流、沟通渠道来解决,却借助“诅咒卡”来发泄自己的愤怒、诅咒别人走霉运,无疑会使自己在阴暗、自闭、狭隘与残忍的“牛角尖”中越陷越深。所以,买个“诅咒卡”虽然是想伤害别人,最终伤害的却是自己。这种恶毒的诅咒会让他们种下仇恨的种子,结下人际交往障碍的恶果。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购买诅咒卡的学生设好“防火墙”。需要各相关部门把好关,疏堵结合,齐抓共管,联手构建“防火墙”,还校园一片净土。首先是文化、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把好源头关,制止厂家生产此类产品,要求对方不能仅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无视产品的负面影响和社会导向,靠这些无厘头来赚取昧心钱;其二是职能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把好流通关,禁止经销店销售此类“诅咒卡”;三是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指出“诅咒卡”的迷信色彩等不科学成分,教育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周围的环境,引导他们用合情、合理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少一份怨气,多一些宽容”。还要注重孩子有释放压力的需求,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疏导和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