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为惠民政策设置合适的门槛能优化稀缺、紧缺资源的分配,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但是,一旦设置的门槛过高,就只能给民众心里添堵,若决策者一味患得患失,只会让“香饽饽”成了伤害民心的“空头支票”。 河南省郑州地铁早前曾承诺,老年人拿上身份证或老年卡就可以免费坐地铁。但是,郑州不少市民反映,老人免费乘地铁需出示房产证。按照最新规定,郑州老年人想免费坐地铁,还必须出示户口本原件。此事在媒体关注下,郑州地铁发布“老年人优惠乘车补充公告”,规定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即可免费乘车,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欢迎。 (本报今日A12版) 郑州市刚刚开通地铁,便致力于优待老人,本是一件让利于民的惠民政策,值得为人所称道。孰料,摆在免费“午餐”面前的高门槛让不少老人苦不堪言,甚至望而却步,“惠”而不实的好政策岂不成了“刁难”之举? 老年人出行本就有不便之处,如今为了能乘坐免费地铁,还要夹着户口本和房产证,步履无疑将更加蹒跚,万一证件丢失,补办证件的不便恐远远大于免费乘车带来的实惠。如此看来,不少老人的“弃权”也就变得不难理解。 身份证可证明乘车者是当地市民,老年卡可证明乘车者是符合优惠政策的老年人,这已足以界定受惠人群,郑州地铁却要求出示户口本甚至房产证,实乃多此一举。无独有偶,广州市番禺区为外来工子女提供3500个公办学校名额,但这项本该异常抢手的政策空置率竟达到九成,原因正是设置了过多限制条件,达标的外来务工人员寥寥无几,好政策几乎成了空中楼阁。 这些决策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设置限定条件,无非是出于对有人钻政策空子的担心。郑州地铁查看户口本和房产证,为确保享受优惠政策者仅为本地老年人上了“双保险”,将外地人拒于门槛之外;广州番禺区设置过多条件,也是为了防止无需帮助的外来务工人员挤占了公办学校名额。 不可否认,设置合适的门槛能优化稀缺、紧缺资源的分配,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但是,一旦设置的门槛过高,这样的政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造成很多的资源、指标浪费,而且还会极大地伤害民心,损害政府的公信力。郑州老人兴冲冲地奔着惠民政策到了地铁站,却因要出示户口本和房产证铩羽而归;广州番禺区外来务工人员看到了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希望,却被过多的限制条件泼了一头冷水,难掩失望之情。可见,在决策者患得患失的心态之下,这些所谓的惠民政策除了给民众心里添堵,已几乎看不到还有别的意义。 好在在媒体关注下,郑州地铁终于发布补充公告,可谓亡羊补牢。在民众的叫好声中不难听出,惠民政策真正走下了纸面。 可见,政策好不好,到底是不是“香饽饽”,不是由制定者说了算,而要看能否真正给民众带来便利。若决策者一味患得患失,只会让“香饽饽”成了伤害民心的“空头支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