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作者:赵乃育 |
|

|
|
过度捕捞、污染、基建占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空间正被不断挤压。据国家林业局13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近10年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不断增长。坚守8亿亩湿地红线,防止湿地变“失地”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威胁湿地的因素更值得我们警惕。 (1月13日新华社) 避免湿地变“失地”,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生态补水、征占用管控等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另外,要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湿地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避免湿地变“失地”,还应提高全社会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