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标题导航
该对这样的爱心戏动剪刀
闭门羹
公务员撒娇之争背后是改革困境□新华社记者 王晓磊 
幽灵户口出现照出权力黑洞□黄齐超 
劳民伤财该治治
午夜的车站应容得下人性之暖□邓海建 
2014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该对这样的爱心戏动剪刀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刚到手的慰问品还没来得及捂热就被领导没收,如此慰问究竟是“送温暖”还是“耍猴”?热衷“演戏”的土门保洁公司为了光鲜感人的场景而将爱心的本意抛之脑后,不仅让受助者寒心,爱心也落入形式主义的俗套,逢场作戏的献爱心该删删虚情假意的戏份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一些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给陕西西安最普通最辛苦的劳动者——环卫工人送温暖,但西安市土门保洁公司的12名环卫工人却没有感受到这份温暖。西安土门保洁公司环卫工人李师傅告诉记者:“听说有人慰问,十分高兴地去领了,但慰问会结束后,又被经理给收走了,心里面难受的很。”(本报今日A15版)
  春节临近,爱心企业为环卫工人带来慰问品,这对风吹日晒了一年的“马路天使”而言,的确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关怀。然而,刚到手的慰问品还没来得及捂热就被领导没收,如此慰问究竟是“送温暖”还是“耍猴”?
  慰问品被没收,最终去向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在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中,慰问品成了领导分红的“战利品”,也或许被送到了更需要帮助的人手中。但无论慰问品流向何处,毫无争议的是,出面领慰问品的12名环卫工人都只得到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既然慰问品另有其主,西安土门保洁公司为何要耍这种移花接木的把戏?在笔者看来,或许因为这12名环卫工人更具“卖相”罢了。在媒体的镜头下,爱心企业乐善好施,环卫工人兴高采烈,整个场景笼罩在慈善的光环之下,只有众人目光的转移,真实的一面才得以显露。慰问品被没收,“送温暖”不过是环卫公司精心编排的一场爱心戏,而这12名环卫工人也只是跑龙套的演员而已。从主角到道具,环卫工人们怎会不寒心?
  其实,慰问品究竟落到谁的手中已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土门保洁公司热衷“演戏”才值得反思。一者,慰问沦为形式,所追求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关心呵护,而是一种徒有虚名的“眼球效应”。部分爱心人士慰问或资助过程寄予了沽名钓誉的“厚望”,究竟帮助了谁无关紧要,只要受到民众和上级好评便足矣。在此语境之下,受助单位自然会做足戏份,以“回报”爱心。
  再者,爱心救助反馈机制缺失,给受助单位留下了移花接木的可乘之机。即便爱心人士有意雪中送炭,但在土门保洁公司暗箱操作的爱心戏中,他们的双眼已被蒙蔽,爱心成了受助单位任意摆布的棋子。
  热衷“演戏”的并不是土门保洁公司的专利,沦为走过场的慰问和走访屡见不鲜,为了光鲜感人的场景而将爱心的本意抛之脑后,不仅让受助者寒心,爱心也落入形式主义的俗套,毫无温暖人心的意义可言。可见,逢场作戏的献爱心该删删虚情假意的戏份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