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走马“两会”
 
标题导航
“一碗热水”缘何感动中国
污染企业名称算啥国家秘密□郭元鹏 
“天价”培训
“有奖戒烟”是花纳税人的钱当好好先生□王捷 
教师收留18个流浪娃,救助机制显缺陷□任启鑫 
基层新气象“马上就办”□新华社 李荣
职工合理福利不是反腐目标
养老保险缴取还需全国漫游
2014年0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碗热水”缘何感动中国



  当大家感叹社会风气大不如从前时,人与人之间那层因隔阂而结的冰也越来越厚。人们并非失去了判断是非的价值观,而是缺少“管闲事”的勇气。而所谓的正能量,恰恰包含这样的“管闲事”,或许只是一句话,一次搀扶,甚至一碗热水,看似很简单,却是言传身教的榜样。
    □本报评论员 王首荣 
  2月7日上午,21岁女大学生于欣冉发的一条微博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和赞誉:高速遇暴风雪,高速拥堵,大广高速公路河南周口西华段附近村庄的一位老人带着孩子站在高速路边,举牌子:“免费茶水”。暴风雪夜晚,连手套都没有,给被困人们送去温热的茶水,与老人交谈中他说了一句话:都是河南人,互帮互助!
        (本报今日A15版)
  天降大雪,老人寻思会有人被困在高速公路上,于是烧了壶开水,带上年幼的孙女,在高速路边免费提供热水。下雪自然会封路堵车,也自然会有人被困在高速路上,大多数人都能想到,但长长的道路边上唯有这祖孙俩在“免费管闲事”,这不是新闻又是什么?老人不仅温暖了喝水的路人,也提升了社会风气的温度,传递出社会正能量。
  同样的情形如果发生在30年前,或许都不是新闻,但发生在现在,却是一份难得的正能量。且不说被大家说滥了的“扶与不扶”,就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甚至奉为座右铭,就足以印证人们内心的小心翼翼,对陌生人、他人的事总喜欢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望。如此看来,送水老人俨然是个“另类”,大冷的天,连手套都没有,还要连累无人照看的小孙女一起挨冻,这与“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背道而驰啊,但他却给人温暖,因为这样的“另类”正是我们期待、想做而没做的事情。
  除了送水老人,这场雪还让一群热心人的正能量得到释放。7日,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冰面上有一名摄影爱好者不慎落入冰窟,危急关头,岸边的热心人搭起了人桥趴在冰面上,用一副三脚架把落水者一点点拽出冰窟。“三脚架一头凉一头热,凉的一头对着的是冰窟窿,热的这头是人心。”网友的这句点评可谓精辟,每份正能量正是连着人心,才暖了人心。
  突然想起央视最近做过的一项调查,“您家的家风是什么”,透过“家和万事兴”、“永远走正道”、“诚实守信”等答案,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家庭都在教导后辈做与人为善的人。既然每个人都有一份这样的教导,又因何让社会风气到了频频用“冷漠”诠释的地步?这或许正好证明,大家并非失去了价值判断,只是缺了“管闲事”的勇气。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送水老人,还是搭人桥的热心人,传递的正是言传身教的正能量,树立了“管闲事”的榜样。
  近几年诈骗、讹诈等不良社会风气日益成风,黑心食品、黑心工程等屡见不鲜,让社会风气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岌岌可危,仅靠一碗热水不可能融化所有结在人心上的冰冻,要融冰,不仅需要聚集更多正能量,更需要传播、传递正能量,让温暖辐射开来,好风气才会升温。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