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袁汝婷 各大高校的艺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年此时都不乏这样的疑问:这些孩子,有多少人真正抱有艺术梦想?有多少人最后走上了艺术道路? 疯狂的“艺考热”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和家长在寻找升学捷径,寻找一种“曲线就学”的道路。再者,非艺术类院校大量开设艺术专业和艺术专业大量扩招的动因中,也不乏“功利”心态。 两种功利心作用下,一个最现实的弊端就在于:“宽进宽出”的方式,让许多学子“毕业即失业”,遭遇比高考更严酷的难题。从长远来看,艺术本是与“功利”二字离得最远的学科,却因成为升学捷径,而让其纯粹本质蒙上了功利灰尘,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来说,也埋下了隐患。 庆幸的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及细则,确保艺考招生质量。在政策“紧箍咒”和市场“指挥棒”联合作用下,部分不正常的艺考“发烧热”开始降温。但要达到长远的效果,则不可缺乏相关部门与高校对政策的长效执行和对专业标准的严格坚守。唯如此,艺考方能一步步离“功利”更远,渐渐回归艺术本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