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昌莲
4月18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公布2014年小升初政策,取消“共建生”。升学过程中,将使用统一的小升初入学服务系统,并全程记录学生升学过程,以限制学生的无序跨片流动,确保免试就近入学。 (4月19日《新京报》) 所谓“共建生”,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名校建立“共建”的关系,共建单位的子女不用通过考试,可直接入读这些学校。说直白点,所谓“共建生”,实质为“权贵”子弟瓜分名校学位和名额。 取消“共建生”,不仅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应该从维护义务教育根本理念的角度出发。特别是,取消“公建生”之后,尚需均衡教育强力补位。 应加大力度平衡现有的义务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缩小校际差距。如果学校的教育资源都差不多,大家也就不用挤破头往少数几所学校扎推了,自然会选择就近入学。因此,改革现行的教育考评机制,才是破解“共建生”困局的良方。如果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政绩,不是看有多少名校,名校的升学率如何,而是看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大小,想必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就会真心实意地去抓教育均衡。如此,教育均衡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