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如今民众更多地沉浸于官员耳红面赤或语无伦次的狂欢之中,问政逐渐有了娱乐化之势。而官方为了迎合民众的胃口、展示公开问政的成效,自然愿意加一些戏份,满足部分民众“看好戏”的心理需求。“广场问政”当场免职或许只是为了让这场戏更具观赏性。 4月23日下午2时30分,陕西商南县委大门外的人民广场上,商南县第六次“广场问政”举行。商南县疾控中心主任华中央等人私设“小金库”等问题被曝光,暗访组公布暗访视频后,华中央等人被当场免职。据官方称,免职决定是广场问政期间县委紧急召开常委会作出的。 (本报今日A13版) 大庭广众之下,问题官员被当场免职,当地政府的雷厉风行一目了然,围观群众无不拍手叫好,单就这点来看,当地“广场问政”的确成效显著。 从“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到“广场问政”,直面问题的官员耳红面赤,让民众大呼过瘾,如今“战果”进一步扩大,问题官员被就地免职,更让民众看到了公开问政的“杀伤力”。然而在笔者看来,商南县对华中央等人的当场免职更像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戏。 按照商南县官方的说法,“免职决定是广场问政期间县委紧急召开常委会作出的”,乍一听,彰显了当地政府对问题的“深恶痛绝”,但这种说法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虽然表面上来看是在“广场问政”中问出了华中央等人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但从暗访组的暗访视频来看,官方显然早就做足了功课,只不过是依托“广场问政”这一万众瞩目的平台,将问题公开化而已,并借此为公开问政增添一个闪光点。 “紧急开会当场免职”的做法让“广场问政”增色不少,也赢得了掌声一片,给当地政府罩上了雷厉风行的光环,但笔者不得不怀疑,这一切或许只是为了让“广场问政”这场戏更具观赏性。 况且,当地政府有意免职被举报的干部,至少应核实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并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进行。商南县则仅凭一段暗访视频和工作人员的证言,由常委开个临时常委会便将官员“斩于马下”,是否显得有些仓促呢?若为博取眼球而不惜草草了事,这究竟是为解决问题还是讨民众欢心? 对官员进行公开问政,让官员接受民众的当面质询,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如今民众更多地沉浸于官员耳红面赤或语无伦次的狂欢之中,问政逐渐有了娱乐化之势。民众的注意力逐渐转向部分官员的手足无措的窘相,而官方为了迎合民众的胃口、展示公开问政的成效,自然愿意加一些戏份,满足部分民众“看好戏”的心理需求。 但“广场问政”不能只是一场戏,若为片面迎合民众的心理需求而使公开问政变了味,问政也就徒有观赏价值。当地政府该通过“广场问政”问出问题,而不是把它当成晒成绩的曝光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