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通报了近期食品监督抽查情况。其中,桶装水不合格率达到了11.9%。抽检结果显示,桶装饮用水微生物超标问题严重,小企业大桶水问题多发。 (本报今日A13版) 为什么桶装水问题如此严重,却迟迟得不到应有关注?相关执法部门对于摆在面上的饮水安全问题,为何迟迟没有严格查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毕竟桶装水还没闹出过什么“大事”——比如立即“喝死人”之类。可是谁都知道,各种潜在的健康危害,早已随着一桶又一桶不合格的水,流入到一个又一个貌似“坚强”的胃里。 食药监总局的抽样调查,无异于对桶装水问题的“旧事重提”。借着自上而下的力量,也许能在短期内推动一场“执法运动”;可是,如果要给这个“执法运动”加个“保质期”的话,又会是多久呢?更重要的是,桶装水超一成不合格,展示的不只是混乱的桶装水市场,更是失责的桶装水监管。放眼全国,桶装水超一成都不合格,监管又有多少不合格?超高的桶装水不合格率,背后必然是超高的监管不合格率,对此不能再搞“下不为例”了,而是应该立即进行严肃问责。
|
|